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我的小学老师

发布时间:2022-09-13     来源:《山东民进》2021年第3期

放大

缩小

  鲁西南有个村庄,叫“丑村”。丑,当然不是丑俊的丑(繁体字“醜”),而是地支“子丑寅卯”的丑。村庄始建于明朝初年,“文革”期间曾一度被改名为“卫东”。
  丑村改名的前几年,我出生在那里。童年,在贫穷中撒欢。一年到头吃的是地瓜、地瓜干、地瓜面煎饼,连咸菜也是奢侈品;男孩儿在上学前,夏天基本不穿衣服,光着屁股满街巷跑,上树掏鸟窝,下河捞鱼虾,野蛮生长。
  上学后,就有老师管了,如同小牛套上了笼头。村办小学,条件极为简陋,绝对的黑屋子、土台子,教师多是本村的民办老师。
  教我的老师,中等粗壮身材,浓眉大眼,头发竖立有点儿像鲁迅,说话嗓门大,还有独特的沙哑声。他胳膊一挥,大眼一瞪,嗓门一吼,很吓人,班里的调皮孩子很快就被镇服了。有个别敢顶撞的,被他提溜起来“贴”到教室墙角,面壁思过。再有屡犯纪律的,他出手真打屁股。那时家长送孩子上学,一般都向老师表态:孩子要是调皮捣蛋,尽管揍!孩子们知道家长的态度,所以不敢惹老师生气。当然,老师也极少使用体罚,只要把个别刺儿头管住之后,班级建立了秩序,就“偃武修文”。
  小学班额不大,学科基本只有语文、算术两门,他是全科老师,一切包教。大约到了三年级,算术才换了别的专业老师,他只教语文。小学五年,语文老师没换过,一直是他。
  他教语文,特别注重大声朗读,虽然不会说普通话,但用乡音照样朗读得有滋有味。我们跟着他,上午第一节语文课以朗读为主,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破旧的教室中。对于名篇佳作以及一些好的语句,他要求我们能背诵的尽量背诵。当时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要那样,只是慑于他督促检查得严,不敢不照办。后来我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当了教师,这才明白:朗读出声、熟记成诵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或许那时候的他,也不清楚这样的教学理论,他只是凭个人的经验,潜意识地认为语文就该这样教,该这样学。
  那时候流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学校经常停课搞学工学农。他的家庭出身成分是贫农,所以敢出面阻止过于频繁的停课,赶上发火时,他的头发竖得更直了,嗓门像炸裂一般:“学工,咱村里有工厂、有工业吗?学什么?怎么学?学农,学生都是农家孩儿,放学就干庄稼活,还用学吗?你们搞你们的学工学农,我们班还是要学文化课!”多亏他敢于“抗上”,我们那个班才没受多大干扰,基本保持了正常的文化课学习。实在躲不过的时候,我们也是要停课上山挖矿石、逮蝎子的,但他让我们事先把课文抄写在一张纸上,干活休息的时候拿出来诵读。
  一年夏天,雨大,校舍塌了,幸好是夜间塌的。没地方上课,我们似乎只有去“学工学农”。但是他很倔强,坚决不同意,带着小黑板,领我们到河边的柳树林里,黑板往树上一挂,我们席地坐在树荫里,他大声说:翻开课本,读,大声读!刹那间,小河的潺潺流水声,树上群蝉的鸣叫声,都被我们的读书声盖住了!这段露天上课的经历,记忆格外深刻,至今仍时而出现在梦境中。
  校舍一时半会建不起来,秋冬天气凉,不宜露天上课了。他托人找到一间闲置的羊圈,我们动手打扫清理出来,就挤在里边上课。不久他生病需要休息,又没有别的老师来代课,他知道我喜欢语文课,便嘱咐我:暂时带领同学们复习以前学过的课文,也可以尝试出题搞个单元小测验。一周后康复,他上课先出题考试,同学们看到试题以后都笑了,竟然和我前两天模拟的测验题大致相同。他很惊喜,夸奖我理解课文理解得透彻。受到表扬,我很高兴,学语文的劲头更足了。
  小学五年级快毕业的时候,我第一次得知公社(镇)的高中开设有英语课,便问他英语的事情。他说:“英语?我也不知不懂。咱这土坷垃村子,连个正儿八经的汉语老师都没有,更别提什么英语了。别想那么多,先集中精力学好语文吧!”他建议我背诵《汉语成语小词典》,多多练习写作文。
  我们小学毕业后,他又继续教小学。初中虽然也在村里,但校舍不在一起,见面便越来越少了。
  1979年,我考上了大学。次年夏天,回丑村过暑假。一天,正在家中庭院和母亲闲聊,忽听外面街上有叫卖的吆喝声:“豆腐,豆腐,卖豆腐啦!”这声音很熟悉,似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声音。老师是教书的,怎么会卖豆腐?我赶紧跑到街上,近前一看,果然是他!
  师生相见,打开话匣子,我寻找机会把话题引向他的现状,他说:村里民办老师裁减,他被免职了,改行做豆腐生意。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他是村里优秀的老师,裁谁也不该裁他呀!听说村干部的亲戚都保留甚至转成公办教师,为何这样对待一位有成就、有资历的老教师呢?他看出了我的疑问和不平,笑道:“没事儿,有地种着,再卖点儿豆腐挣几个钱,过日子没事儿!”
  他的头发还是那样竖直,嗓门还是那样沙哑而响亮!我们握手道别,他挑着担子往前走,边走边喊:
  “豆腐,豆腐,卖豆腐啦!”
  大学、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在上海、济南等大城市,我有幸认识了许多名师,但若论启蒙老师,无疑是小学时期的语文老师。他没有学历,没有名气,后来甚至被免职成为农民,然而在我心中始终是难忘的,可敬的。他是一个既能教书,又能卖豆腐的人。
  他的名字叫陈延生。
  (作者系民进济南市委会原副主委)

作者:朋星     责任编辑:代俊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