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刘华:回归教育本质 推动“双减”落实

发布时间:2021-11-05     来源:

放大

缩小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政策”。并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即: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一石惊起千层浪,长期存在的教育内卷现象及家长焦虑,瞬间让“双减”成为社会热点。2021年秋季,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针对双减政策,全国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方案,力求校内教育提质增效。目前结合现阶段各地的落实情况,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评价机制有待改善。目前,我国的高考及中考政策没有改变。升学率这个指挥棒一直是中学教育要面对的头等大事,指挥棒效应已延续到了小学。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中小学办学成效中、学生考试分数在绩效评估中占很大份额。社会各界对学校评价依旧是把考试成绩和名校录取率放在首位。学校不得不采取加大作业量、加大补习辅导力度等办法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如果对学校继续以分数论成败,那么落实“双减”政策在现实中难以把握。

  二是家长焦虑有待消除。长期存在的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现在,让“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乱象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导致近视、心理问题低龄化倾向严重,偏离了立德树人、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初衷,还使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增加,教育焦虑持续放大。现在虽然中央出台“双减”大方向政策了,但家长还会有“我的孩子双减,别人的孩子不双减,那我就吃亏了”的心理。这种担心直接导致家长不配合学校,不配合“双减”,学生回到家里,依旧是写不完的作业。家长的担心和不配合的直接结果就是即使“双减”来袭,仍是涛声依旧。

  三是行业困境有待解决。“双减”政策冲击最大的行业当属教培行业。根据政策要求,培训机构不得再进行学科类培训,在试点城市,一夜之间关停了许多教培机构。据网络资料显示,许多大型教培机构因为“双减”政策出台导致其股价大跌,退款资金链断裂。许多教培机构教师面临下岗再就业困境。教培机构因担心砸掉自己的饭碗而反对“双减”政策,有的还在改换名称变着花样或者晚上偷偷摸摸继续开办学科类补习班,有的甚至故意引发负面舆情,造成社会尤其是家长情绪混乱。

  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等思路推进“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提升校内教育质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等方面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尽快出台细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中央从全局考虑、从长远考虑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双减”政策的出台已经迈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严格地、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对可能出现的打擦边球、搞变通的行为坚决查处。同时 “双减”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如果没有操作细则,各地各部门执行起来会走样。对于学校来说,急需刮骨疗伤式的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利好政策出现,期盼便于在日常教育教学常规中执行“双减”操作层面的细则出台。

  二是学校主动作为。作为人才的孵化器,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不仅关系当前孩子健康发展,还涉及后续人才导向和未来国家长远发展。学校必须提升教师素质,从提高教学效率上发力,减负增效需要教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教育部出台的加强学生手机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体制管理等五项管理正是“双减”的重要抓手和前提保障。特别要以作业管理撬动“双减”落实,教师应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学校结合人性的培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回归教育育人本质,才能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明天的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三是部门各负其责。建议由教育、公安、民政、人社、市场监管、城管、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双减”行动工作机制,压实责任,细化分工。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责任部门要主动担当,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日常举报长效机制,通过举报电话、信箱、阳光政务平台等多种方式,方便群众举报“双减”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指导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学好学足;推进作业管理改革,聚焦作业设计与实施、管理机制开展研究,从作业的选择、批改、评价与反馈的策略中优化每一个环节,以作业管理优化撬动“双减”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大力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符合“双减”政策的学校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构建教育领域综合大改革格局。编办要充分考虑课程改革、课后服务等因素,足额保障公办学校师资力量。发改部门要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性,合理核定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切实做好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管理。民政部门不再登记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再登记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登记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再登记新的面向普通高中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财政部门应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促义务教育学校公平均衡发展。人社部门要主动防范化解民办义务教育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中劳动用工风险,积极做好教培机构失业转岗培训。市场监督局要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强化价格监管和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教育培训类广告监管。

  四是教培机构转型。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摈弃“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的功利短视的错误观念,减少教育焦虑,重视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立即停止审批新的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对现有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全面核定办学条件,对符合要求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办学条件不达标的,不得发放办学许可证。加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建立资金监管专户,将向学员收取的培训费全部缴入专户管理,采取滚动拨付、风险储备金和第三方托管等措施,杜绝卷钱跑路问题。教培机构应该做到令行禁止,不再开设学科类培训课程,在非学科培训方面,要进行重新规划布局,转型发展。一是逐渐转型到素质教育特别是体艺、实践类的培训上来。二是转型到更高年龄层的职业培训、考研辅导等方向上来。三是转型到非学科类家教、课后托管等方面上来。

  (刘华,民进湖南省委委员、郴州市归侨侨眷联合会主席)

作者:刘华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