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侠:读书回眸
童年,看祖父读书,颇为羡慕,安坐于太师椅上,捧一本线装书,读得轻松愉快有滋有味。听祖父念书说书其乐无穷,许多知识和故事就在书里。那时生活在鲁西南农村,没有幼儿园,我的启蒙教育就是祖父讲解古书。遇到雨雪天气,大人们也聚集在祖父屋里,听祖父讲书。村里有个盲人,动了说书的念头,请祖父给他念演义讲传奇,想以此谋生。如今这些都成了回忆。
为了读书,11岁的我跨越大半个中国到塞北边城求学。让我欢喜的是,这里竟然有图书室,有不少喜欢读书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几个成年人隔三差五交流读书心得,相互传阅诸如《第二次握手》《梅花党》《蓝色尸体》之类手抄本。那时候我还痴迷绘画,有人送给我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画册,心中由此树立了绘画的标准。后来我买到《门采尔素描》,一幅一幅临摹,俨然成了门采尔的门徒。
70年代末,我开始阅读伤痕文学。有一天竟然从同学家里借到厚厚的一本列宁的《哲学笔记》,不知深浅地翻阅了一遍。艾青的书允许读了,到文化馆图书室借阅《艾青诗选》,图书管理员拒绝借阅,并给我解释:“小孩不能读《爱情诗选》”。那时候读书的空气很浓,有人在路灯下读书。探讨之风也很浓,一位汽车修理工老贾给我讲黑格尔,大哥有一次也给我讲黑格尔。再后来读靳凡的书信体小说《公开的情书》,小说中的人物真真、老九、老嘎和老邪门也在讨论黑格尔,这促成我后来通读黑格尔。小说中的老嘎绘画极好,热爱生活,深情于大自然,天然亲和文学与哲学,我觉得自己很像老嘎,老嘎的状态竟然灵魂附体般伴随我至今。由热爱读书而热爱写作,11岁时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报社总编邀请我和他合作写科幻小说,说是已经联系好杂志连载。试了两个星期,影响功课,不得已谢绝了此事。
初中二年级,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狮城一中,教我们语文,这位戴老师欣赏我的作文,乐意给我借书。从他那里我阅读了《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所以上大学读汉语言文学系,见到此类书颇感熟悉。这期间,无意间从灰砂砖厂图书室借阅到一套颇为先锋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读后还写了一篇评论文章。
上了大学,学校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册,可以“饱读诗书”了。此时,林涛同学送给我一套老木编选的“未名湖丛书”《新诗潮诗集》,文研班的王开师兄欲创“恐龙蛋诗派”,我从高年级同学手中接管“漠野诗社”和“山溪文学社”,主编《漠野》诗刊和《山溪文学》,从此喜欢上了现代诗。去图书馆一摞一摞借阅现代诗集,假期也不回家,如饥似渴地阅读,边读边写,写了四百多首。图书管理员依照图书卡片顺序给我借书,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图书管理员说:“没有了,现代诗叫你读完了。”我转读美术类的书和其它书。那时候出现武侠热,我却全然不知。一次问同学读什么书?他说:“读《天龙八部》”。我以为是高深的古书,颇为佩服。至今我也没读几本武侠书。
大学毕业到狮城教委教研室担任语文教研员。没有教学经验指导中学语文教学,何以服人?读书帮了大忙,读书让我很快领会教学工作,明白教改方向,在讨论教学时,由于认识的同心圆更大,从而得到同行的认可。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最初用工资买书,工资低又需要侍奉父母,买书极为困难。于是大量写稿,用稿费买书。写着写着,受到了一些单位的青睐和邀请——团市委、市编制办、日报社,最后选择去日报社,仍然是基于对读书与写作的偏爱。
编辑、记者无论如何需要点真本事,于是更加投入地读写。有时一张报纸上有我六篇稿子,为了不让人看出是一个人写的,化用各种笔名,至今用过的笔名有几十个。读书化为文章,文章又被编入各种书里,也是很有趣的事。
报社有个图书室,写作之余就去读书,受益最大的是通读了《鲁迅全集》《王国维遗书》。尽管许多地方不能通会,但启蒙发覆,自觉有别昔日。期间于干豆山下遇丛蒙子先生,先生谈到的书,我大多不知,感到震惊而困惑。自此一两周去请教一次,先生提及的书尽力搜读。后来先生移居京华,改为书信电话请教。先生编著《饮水词笺校》《元明清词卷选注》赠阅示教。我便从注解中学习读书。先生不仅谈读书,尤重器识。追慕学习,内心渐趋明亮。
2005年,应邀迁徙青城,重逢大学老师三益斋,获赠《马一浮集》《五灯会元》,徘徊儒释之间,高尚其事,偶遇跌宕,心志更坚。
又遇贾拉森先生,示以《菩提道次广论》。去躁趋静,由浅入深,渐会静水流深之意。
偶遇洛夫先生,示以诗学,微信往复经年,穿行古今,游弋中外,而成诗集《删除不尽的字符》。
2018年,遇惠能同乡谷风先生,谷风深研黄山谷,博通百家;行走选堂门下,颇得饶宗颐先生沉静旷朗风神。与谷风清谈书画常常通宵达旦,受其启发,搜读饶宗颐先生著作,探讨治学门径,重读历代书论画论艺文志,整理成文,得艺术随笔数十篇,结集为《泛泛集——止堂谈艺》。
2019年,遇植正先生,藏书万卷,儒雅蕴藉,同尚书画,奇文共赏。禅茶之余,登书山潜艺海,颇得庄生逍遥之乐。植正精通外语,视野开阔,思路通达,开人胸臆,倏忽之间共同研读图书数百卷。植正先生鼓励我书画创作,劝勉著述,墨花成束,集录成册,得散文集《零度时空》。
读书万卷,转益多师,由读书而著书,书如树木,一棵、两棵、三棵,慢慢长大。期祈稀疏的树木逐渐成林,氤氲壮大而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