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黄加平:走进博儒桥

发布时间:2022-05-11     来源:

放大

缩小

  博儒桥,是一个村,全国文明村,下辖28个村民小组,也是浙江省的共同富裕示范村,坐落在海宁周王庙镇的西北部。这里有小桥流水,流淌着村民的时代梦想;这里有绿荫村道,充满了共富的诗情画意。

  疫情解封后的一个下午,为了解博儒桥村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我与文旅体局的朋友一起,再次走进博儒桥。

  村部前面的杜鹃花,粉色争艳,一团团,一簇簇。公园里的枫树,叶绿发光,几盏小灯笼点缀其间,相映成趣。绕村的小河清波流动,风拂涟漪,在阳光下闪烁着光点。

  村书记告诉我们,博儒桥村,原由陆联和博儒两村合并而成。“陆联陆联,苦似黄连,”“博儒博儒,身在熔炉”,这就是以前贫困的写照。今天,博儒桥以“博取众长、儒家风范”的精神,带领着村民走进美丽庭院,从事特色农业,走向共同富裕。

  自古以来,博儒桥的传统农业,以种植嫁接桑苗和养蚕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蚕桑文化。现代农业以果蔬为主,开始发展数字化农业,规划建设千亩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全村农业“产业规模化、产品科技化、产销资本化”,提高农业耕地亩均效益。

  毗邻村部,是民心学院。文化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教室,中心展馆……一应俱全。村容村貌,精神文化,在这里展示;男女老少,人心思想,在这里集聚。

  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共聚共富。这里有健身场所,这里有文化团队。村民一起,共商筹智,汇聚致富的“金点子”;共建筹资,撬动带富的“金杠杆”;共管筹治,找到能富的“金钥匙”;共聚筹心,擦亮共富的“金名片”。创造的“四共四筹”共富模式,曾得到了中央和省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形成了独特的“同富共行”品牌文化。2021年,博儒桥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105元。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从良渚文化的源头走来,这里实现了5分钟公园圈,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文化圈。文化礼堂、农民课堂、实践中心、文化活动室、健身路径,以及文创园等等文体设施,如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房前屋后,熠熠闪光。

  多功能文化场馆,“运动家”智慧体育,全天候向村民免费开放。舞蹈队、合唱队、秧歌队,广场舞、曲艺队……等等,广泛吸纳有文体兴趣的村民积极参加,活动丰富多彩。还有文体培训、春泥计划、礼仪活动、电影放映、我们的节日……你瞧!就2021年,开展的活动将近100场次,活动参与达到了5700人次,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品质。

  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博儒桥村民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苗出苗,通过资金捐赠、出让土地、青苗费不补、实物捐赠等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累计农户筹资竟达到了300万元。

  乡村文化,浸润着博儒桥人的精神世界,也推动了村民的共同富裕。

  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我的思想一直被感动着。最后,我们参观老党员办的“村未书屋”。屋外樱桃正红,老党员站在外面,热情地欢迎我们。室内布置整洁,报纸、杂志一应俱全,这是村民集聚的场所,这是思想流动的平台。

  共富,同赢。党建引领,儒林春风。村书记、老党员、村干部、志愿者……那甘愿付出、不计报酬的精神,影响着前村后庄的村民,也影响着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

  作者黄加平,民进海宁市基层委原主委,浙江嘉兴市、海宁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黄加平     责任编辑:谷然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