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燕兆林:游白杨树坝之感

发布时间:2022-07-05     来源:

放大

缩小

  六月的仲夏,草长莺飞,万物竞绿,麦黄杏熟。因为参加由甘肃省民委、甘肃省教育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文联等单位共同组织的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活动的缘由,需要前去甘肃陇南境内的康县长坝镇一个名叫白杨树坝的村子走访,因白杨树坝这个村子是康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聚集村而家喻户晓,多少年来这个被大山所环绕的村落生活着回汉两个民族群众,大家一起生活奋斗了许多年,交流交往,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为摆脱贫困面貌、建设美好家乡、过上幸福生活而努力着。在这个普通的村落里,居住生活在这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村落,多少年来人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历经风霜雪雨,同呼吸、共命运,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凝聚人心,建立了民族融合、和谐共处、诚实守信、团结进取、勤奋耕耘的乡村良好关系,让世人见证和体现着“民族团结一家亲,乡村盛开幸福花”的真实境况。鉴于此,我满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离康县长坝镇东北角,有七公里远的路程的白杨树坝少数民族村落寻访。此时的白杨树坝村安静祥和,静卧在那青山绿水中,依稀在向世人默默诉说那千百年来的往事与风雨。

  夏至节气过后第三天,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我怀着访幽览胜的喜悦心情走进了这个康县唯一一个汉回聚集的村落。这个村子我早在九十年代就知晓的,因为那个时代有个在这个村子的小学担任领导职务的熊校长,他的女儿嫁给了我所在单位白杨财政所的同事王永宏做夫妻,通过熊校长的女儿的简单叙述知道了在咱们康县境内长坝镇有个名叫白杨树坝的这个村名。后来也跟随他们两个去了这所简陋的村学熊校长的家做客光顾了一下,而这个村落只是路过而已,村容村貌依稀不记得了。后来有幸阅读了时任县统战部部长张志强写的一篇调研报告,才知道白杨树坝是康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村,在长坝镇境内,风景秀丽,气候温和。翻过一个有名的菜籽垭,顺着宽阔、弯曲的G567国道而行,眼前随着山峰的后移渐渐地开阔了起来。忽然一转头看见公路左侧有很多人家,也看见眼前浮现出蓝底白字的路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白杨树坝”四个字。这就是我要寻访的白杨树坝啊!我又一次专门来到了这里是要去寻访它的今昔精彩画卷。它的新貌一股脑子显现在我的眼前,而旧貌一去不复返了,在我的记忆深处未留下任何痕迹。想着想着,师傅把车缓缓停靠在路旁,下车站在公路边上,再一次以一个陌生客人的身份重新打量和认识这个村子的真容吧!

  路旁右侧是一块大小不一的河滩,河水虽然清澈干净但没有以前大了。路旁还生长着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栩栩如生。看得出来,这个位居国道旁的自然小组名叫白杨树坝社,人户大多集中居住这里。全部是新近几年修建的住房,除了个别仅一层平房而外,大部分都已加盖成了两层楼房。瓷砖墙面光洁明亮,各色门窗精致优雅。庭前统一用青砖砌起半人高的花窗子隔栏,形成了既分出内外又不显封闭的小院。院里有花有草,盆栽的,就地种植的,均打理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村里能硬化的都硬化了,环境干净漂亮。一条小溪在村子中间流过,涓涓又潺潺,依依杨柳夹道,连绵青山环绕,空气纯净,鸟声如洗。白杨树坝村因为此村周围白杨树多而得名。今日重新得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在村委会张贴的展板上看到这个村的简介:白杨树坝村是少数民族村,位于长坝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七公里,国道567从村内通过。全村有常住人口二百零六户六百八十三人,其中:回族五十八户一百七十三人,辖六个社(白杨树坝社、沟门社、董沟社、李山社、张湾社、谈山社)。全村耕地面积为一千四百七十五亩,林地面积为四千四百四十三点九亩。有劳动能力三百六十人。全村以劳务输转、种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支柱。其中大黄和中蜂养殖为该村的特色产业。

  站立在广场远眺四周,崇山苍翠,绿水淙淙。山涧里,薄雾缭绕,百鸟放歌。给人一种漫步仙山之感。走进村子,感觉空气都是纯净的、绿色的。整齐的村庄,漂亮的楼房,宽阔的活动广场,古朴典雅的“团结亭”在一排白杨树的掩映中,充满勃勃生机,更有些许诗情画意。小村子里道路不宽,路边的鲜花在微风中绽放,娇艳欲滴色彩缤纷。家家户户都有个小小的院落,种满了应季的蔬菜。院子旁边是汩汩流淌的水渠,在阳光下清澈见底。小小的村庄一尘不染。在两边青山下,白杨树坝村的白墙青瓦新楼鳞次栉比,檐廊阁相接,犹如一群拥挤在山沟里憩息的大雁,显得生气盎然。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少数民族村落------白杨树坝村落。

  在绿树掩映的村边的民族活动广场上,三四孩子和两位戴着白色圆帽的老人,在古朴典雅的“团结亭”里悠闲地玩乐,不时传来一片欢声笑语。我轻轻走过去,跟一位八十八岁的头戴白帽的回族老人聊聊。老人说他们村子现在变化可大了,什么都有,超市啊,快递站啊,卫生室啊。老人说的超市和快递站,我在转悠时发现的,都在不远处的公路边上,既方便物流,也方便群众。我不禁感叹,村里条件确实改善得不错啊!老人接过话茬:“这些年到处都发展得快,变化都挺大的,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更是关心和重视,现在民宗局还负责给我们修复清真寺,与以前相比,的确是享福了。”老人越说越兴奋:“过尔德节时,县委书记还亲临和我们欢聚在一起,给我们讲民族团结的政策,谋划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她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说,共产党确实好!

  在村里游转时,碰巧见到了居住在白杨树坝村白坝社村民张康英,他娘家原来在长坝镇权坝村,本来是汉族,嫁到白杨树坝村后,改为回族。其子马江林,今年三十岁,妻子是该镇高石村人,现在也是回族。“二十年前,我们村里矛盾不断,但随着汉回通婚,本社的二十户汉族也主动放弃了养猪;平时都互相帮助、一起劳动,汉族家里办酒席也请我们回族厨师,慢慢地关系都很融洽了。”张康英笑着说。

  汉回一家亲。汉族村民张喜梅告诉我,“在我们村汉族和回族都很亲,都是邻居,平时你来我往的,关系都很好。我老公的大哥就上门到回族家里,现在也是回族,现在在长坝镇街道上修建了两栋楼房,他又是‘牙行’(牲畜经纪人),一年能挣不少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们白杨树坝村二百零六户,其中有回族人家五十八户,白杨树坝社三十八户、黑沟门社五户,其他社十五户,大家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为建设美好家乡、过上幸福生活努力奋斗,如今的村子是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村党支部书记李康银笑着说。

  行走在白杨树坝村,一条条乡间小路整洁通畅,一座座农家小院焕发新颜,水泥路平坦干净,安居房整齐美观,房前屋后绿树掩映。昔日路上随处可见的毛驴、骡子已经不见了,电动车、小汽车在水泥路上穿梭;姑娘、小伙儿穿着时尚又讲究......

  白杨树坝村贫困人口六十六户二百六十九人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三十三点二四百下降为零,如期实现村出列、户脱贫,告别了千百年来困扰群众的绝对贫困问题。现在“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村群众从脱贫攻坚中亲眼看见了家乡的变化,亲身体会到生产生活的提升,发自肺腑地感恩党,他们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同源共流奋进新时代迈向新生活。

  据上了年纪的村民回忆,当初村里自然条件差,粮食歉收,村民生活窘迫,邻里纠纷不断。多年来长坝镇紧紧扭住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民族团结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不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脱贫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汉回一家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整个长坝河,带来了各类扶贫惠农政策,村“两委”班子带头修路建房,在全村推广花椒、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通过先富带后富,白杨树坝村实现了富民强村,走出了民族团结的新路子。

  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该村积极组织开展“迎新春民族团结文艺汇演”“欢乐庆元宵”等主题活动,让各族群众聚在一起、乐在一处,在节日文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里,“乡村重阳节”家喻户晓,每年,我们都会组织茶话会、饺子宴、才艺比拼、文艺展演等丰富的活动,鼓励各族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最有名的当属“百家宴”,到了那天,村民们纷纷将自己的拿手菜品和餐点端出来,坐到一起品美食、谝闲传,别提多热闹了。这项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多年,大家以美食为媒,在你来我往中增进了彼此情感、系牢了团结纽带。在几十年的共同劳动生活中,两族人民关系融洽紧密团结,相互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同舟共济、团结友爱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白杨树坝深厚悠久的历史传统,更得益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多年来,康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工作,把关心少数民族生活,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自一九八五年开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县政协对白杨树坝开展帮扶工作,规划发展花椒、核桃、养鸡、牛羊等致富项目,先后有县统战部、民宗局、水保局等单位联系帮扶,支持白杨树坝建设发展。2021年8月,县委书记李廷俊带领财政、交通、发改、扶贫、水保等部门负责人实地调研后,召开书记现场办公会议,专题安排部署了白杨树坝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工作,落实各类帮扶经费三十六点五万元。通过实施“民族团结换新容”的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这一年,完善了民族村危旧房加固维修和风貌改造,修建停车场、凉亭、公厕、硬化入户巷道路、文化体育广场、安装健身器材、便民小桥、绿化和栽植树木、垃圾箱、标识牌、河道景观、仿木安全防护栏、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等项目,为建设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良好基础。在每年的尔德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春节等重大节日节点,县委主要领导和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带头深入少数民族群众中,关心生活,了解困难问题,查看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危房改造等方面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少数民族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康县在白杨树坝村已落实各类发展项目资金五百五十九点四四万元,有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更好地解决好了饮水、看病、公共服务设施等民生实事,大大地提高了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远在千里之外的援建单位山东李沧区,以极大的热情和担当、责任组织统一战线参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2019年为甘肃陇南康县长坝镇白杨树坝少数民族村定向捐款二十五万元,发动各界人士拓宽少数民族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竹青丹红梅花伟,龙腾虎跃凤凰飞。其寓意不言而喻。我们坚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白杨树坝村落的神韵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白杨树坝村落的各种奇特景观,无不吸引着全省各地的游客竞相前往。是的,不管你是陇南人,还是甘肃人,甚至是省外人,为一睹白杨树坝村落的美丽神奇的风采,都不惧迢迢万里,慕名蜂拥而至。神奇白杨树坝,传说缤纷;古韵白杨树坝,文脉流长;大美白杨树坝,景色秀丽;璀璨白杨树坝,传统文化艺术的奇葩。待到山中桃花盛开时,我们会再来。

  我离白杨树坝时,午后的太阳依然炎热,回头瞅了瞅这个特殊而美丽的地方。艳阳下,山叠翠,水泛波,树影婆娑。暖风中,村容俏,百姓安,一派温馨祥和。大片的石榴已经成熟,露出了红宝石一样的籽粒,它们一粒一粒紧紧地抱在一起,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在这里集中展示了白杨树坝回汉两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风貌,体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

  作者系民进康县支部会员。

作者:燕兆林     责任编辑:谷然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