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2021两会>受权发布

关于提高耕地质量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1-02-28     来源:民进中央

放大

缩小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解决好耕地问题的任务,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关键是保护好耕地、提高耕地质量。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但从整体耕地质量看,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第一,基础地力不足、养分失衡严重。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生产贡献率为50%,较欧美发达国家低10-20%。一是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增收,高复种、高投入、高消耗,严重透支了地力;二是规模化经营者缺乏保护耕地质量动机、小农户缺少保护意识,导致重用轻养、只用不养;三是耕地占补平衡出现占优补劣等问题;四是我国耕地整体养分失衡,30%缺有机质,70%以上缺磷,20%左右缺钾,超过50%缺乏中微量元素。

  第二,土壤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土壤生态功能衰退,对干旱、重金属污染、养分缺乏、土传病害等的缓冲作用下降。一是我国土壤有益线虫数量、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土传病害多发;二是不可降解农膜残留,及部分难降解的肥料包膜材料、农药残留对土壤造成负面影响;三是“药肥”市场混乱,不规范使用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土壤生物活性;四是近年来微生物类肥料及有机肥产品鱼龙混杂,质量事故频发,威胁种植安全和土壤健康。

  第三,解决土壤“卡脖子”问题技术攻关滞后。一是我国关于土壤和植物营养的基础理论研究多年无重大创新和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机理不清楚、关键技术落后;二是近年来相关科研及产品开发多集中于单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缺少集成技术创新;三是新技术应用水平低,我国新型肥料使用仅占化肥总消费量10%,化肥有效利用率不到40%,大幅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此,建议:

  一、完善耕地质量保护政策。一是强化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和动态监测,建立耕地质量负责制;二是加强耕地轮作制度化管理,保障耕地轮作;三是加大财政对耕地质量提升、退化耕地治理、生态类产品的专项补贴;四是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补偿数量和质量。

  二、着力培肥地力、平衡土壤养分。一是引导和支持农民秸秆原位还田深耕作业,运用微生物技术、土壤调理技术改良土壤,增施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二是加大新型肥料技术推广,将生物类肥料纳入“减肥增效项目”“有机肥果菜茶替代项目”等目录;三是实现用地养地结合,强化农民科学用肥意识,平衡土壤养分;四是完成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后,重点聚焦提升耕地质量,根据土壤质量等级设定改良周期、初始目标和考核目标。

  三、加大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土壤生态。一是严防非净化污水灌溉,确保地膜、肥料包膜、农药可降解或可回收;二是加大减肥增效类新型肥料、生态环保类肥料、高效低残留农药和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提高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化学品使用量,降低土壤面源污染;三是开发和推广土壤重金属离子钝化、秸秆高效腐熟、病虫草害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四是严格农资产品登记审核与市场监管,杜绝不合格“药肥”、有机肥等产品造成土壤二次污染;五是加强宣传,强化农民保护耕地意识。

  四、加大重大科技攻关、持续突破“卡脖子”问题。一是建议相关部门批准建立“国家土壤与植物营养创新技术中心”,集政府、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领先的创新平台,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二是根据全球农业新形势新趋势新技术,对人的健康需求、矿物质营养定量控制、营养高效吸收转化模型、毒害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三是在粮食生产、环境保护、营养高效等方面进行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突破环境友好、土壤生态修复、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领域限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推动产业化。

作者:     责任编辑:邵飞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