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育华垫 山阴道上抒愿景
——进化镇华家垫村巡礼
华家垫村位于进化镇东5公里,村东为富婆岭,村北坎坡岭可通绍兴县,东以千丈金岗与绍兴接壤,南与吉山村、西与大岩村、北与肇家桥交界,辖华家垫、三大溪2个自然村。村内原以华氏聚居,故名。民国二十年属绍兴七都十二图,建国初属绍兴县富岭乡,1950年划入萧山县。村东有蓄水万方水库3座。在通往绍兴的岭背上,古时建有湖山寺,后被毁。
这段文字出自1999年12月出版的《萧山镇乡村概览》一书,中共萧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跨越三千年的文明通道
拥有8000年文明史的萧山,其地形犹如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华家垫村位于大鹏左侧巨翼的东南边界。地处群山丘陵的乡村,是3000年前的文明通道。
路,是此地通往彼地的桥梁,有路,就有希望;没路,坐井观天。西兴(现属滨江)曾是吾邑北端之门户,处于大鹏的头部——西陵古渡,两浙分界……,在秦始皇南巡至钱塘江(那时还叫“罗刹江”)边受阻于风浪而另觅渡口之时,固陵军港就早已定格。萧绍古道与固陵军港有些瓜葛。古道的入口,位于村北,翻过岭,即到了绍兴夏履镇。筚路蓝缕,古道之肇始,至少要比秦皇临幸固陵早数百年。“萧绍古道”应称“山阴古道”,这两个概念的问世游走在长达一千三百年里程的两个端点之间。“山阴”地名从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起到清宣统三年(1911)山阴、会稽两县合并为绍兴县为止。“绍兴”之名源于南宋。1131年,高宗赵构撇下父祖俩皇帝,仓皇南渡,把越州临时挪作首都,改号绍兴,寄“绍祚中兴”之意,并把越州易名为绍兴。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越州,管县七:会稽、山阴、诸暨、余姚、萧山、上虞、剡。”直至唐代,还没有“绍兴”之说。
沿古道上山,踏着用鹅卵石和不规则的山石镶嵌在泥土中而阅尽人世沧桑的古道,穿越竹海,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夏履。夏履镇曾属萧山管辖,和华家垫村是姊妹村。关于此,有人物与史料为证。论当代,李兰娟院士在“萧山人大会”上说,“我是萧山人”,她曾经当过夏履的“赤脚医生”。上溯古代,夏履及周边的村庄,贫困的家庭一旦子女多了,负担不起养育的天职,就设法送人,首选地即是“萧山”。所以,古道上两座村落交界处有个高坡,唤作“哭娘台”——骨肉一旦分离,送给他人做螟蛉子,母子亲情何以堪!此类信息,夏履镇的官方网页上和记游夏履的文字中均可见。
夏履镇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据《吴越春秋》载,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冠挂不顾,履遗不蹑”的故事就演绎于此。后人感念其功,建桥以志,命“夏履桥”,地因桥名。《越绝书》曰:“昔者,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夏履镇越王峥的越兵营遗址犹存。1950年,夏履乡分为夏履、中村、莲东、莲西4个小乡,至1956年,夏履、莲东、莲西3个小乡划属萧山县管辖。照夏履镇官方网站的说法推论,与之相隔一个岭背,且富庶程度优于夏履的山北地块,其历史应该与之不相上下。山那边的文明史有多久,山这边的源头就有多长,否则,这古道的存在就失去了一半意义,就像物理学运动原理中失去了参照物。在村委会访谈,华书记向我介绍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曾在这一带屯兵、练兵,说傅墩村有块巨石,即“琴石”,曾是勾践练兵间隙养神休憩的“眠床”。华家垫村四面环山,是天然的练兵校场,用兵进退自如:浦阳江在村口,战船沿江而下,直达固陵港;古道虽无华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然数道“石门”把关,一条古道通衢,易守难攻,且翻越千丈金岗进入夏履,又是山里山,弯里弯,地形复杂。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铜铸的山川筑巢的民。华家垫这块宜居的风水宝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禹治水和勾践的年代,甚至追溯得更加久远。“周朝天子八百年,个个山头冒窑烟”,该村落四面环山,只是三千年前烧制印纹陶的的窑烟已经散尽。
“老夫”独闯华家垫
假如没有“金山银山”理论,兴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此生不一定会踏进这座边远的村庄。听说过华家垫的村名,一是读大学时有位学弟是华家垫人,如今他当局长多年;二是1990年代初,我供职的“一人机关”——民进萧山市委会在“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大背景下,租借“杭二棉子弟学校”四个教室创办“萧山市树人职业高中”并出任校长,招收了一位来自华家垫村就读电脑财会专业的女生。
10月中旬,在任务被搁置了两个月后,踏上了采访的路。秋阳高照,金风送爽,笔者从金惠路歌剧院站上701路公交车,到通惠路公交站换乘735路,整整穿越72个站头,颠簸了两小时,才望见了我期盼已久的山村。
按联系方式,找到位于公路右侧的村委会,这儿地势较高,路对面的村庄,地势相对低洼。放眼望去,山村粉墙黛瓦,标语彩绘,青山作画屏,溪水偕路行,蓝天似穹庐,白云飘忽行,倍增了独闯山乡的乐趣。
在一座高大建筑体的二楼,村长办公室宾客盈门,满屋的红脸汉子——村“两委会”的换届筹备正紧锣密鼓进行。我与两位村支书交谈片刻,索要了画册《古道山寺下 缘来华家垫》和《进化镇华家垫村文化礼堂策划设计方案》,即跨越公路,步入现代化的山村。
美丽乡村名不虚传。村庄洁净大气,“洋楼”鳞次栉比,回想50多年前学农劳动,睡在所前人民公社山泉王大队某幢原地主房子改作生产队仓库的老屋楼板上,今非昔比:当年找不到一间砖混结构的“洋楼”,如今,找不见一间砖木结构的瓦房——五彩相间,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新农舍,排列在宽广的村道两侧。
行走村庄,最怕突然遇到低声吼叫,企图扑上来撕咬的看家狗,我横七竖八地穿行于村道,见路前行,遇山改道,竟然不闻一声狗吠。当年在山泉王村那逼仄的村道上,猪粪、牛粪、鸡鸭粪的残留比比皆是,如今脚下是黝黑、洁净的柏油路。一条通向山麓民居的路两侧,护栏造型别致,形似城墙上的墙垛,齐膝高低,古色古香,将通衢与农田分离。穿行其间,心里总有点酸酸怪怪的——“鸡犬之声相闻”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两个传承数千年的乡村特色,将要成为后人的考古专项课题。
寻访映雪庐艺术馆,到了古道的入口。馆主人华燕,原是报社记者、政协常委,她大会发言,字正腔圆——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艺术馆的竹篱大门紧闭,绿蔓掩映的竹篱围墙内,广场竟有当年笔者任教老萧中时校园的半个操场那么大,馆舍以山麓作背景,黄色外墙,孙慰耆先生题签的“映雪庐艺术馆”繁体字,白底黑字,自上而下,在秋阳下熠熠生辉。我往返在大门外,呼喊主人的芳名,只有山谷回响,与匍匐在大楼前那条看家狗发出的吠叫。
依山而建,与艺术馆同列,是若干幢独门独户的庭院,其中一幢大门的门额上标以“易源居”金色大字,建筑豪华精致,古朴现代,大气开放,令人流连忘返。庭院内的设计看得眼花缭乱:楼房高耸,白墙黛瓦,朱红色的廊柱,楼上三间联通的走廊,进深宽广——主人珍惜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把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去承接阳光雨露的恩赐。正屋左侧的通道长廊,犹如那名闻天下的苏州园林,又像颐和园里宫殿的限量截取。小桥流水,假山通幽,果树挂彩,游鱼悠哉。网络上的游记图文并茂:从夏履镇莲东村启程,山阴古道,一路风光,道不尽山川泉源,看不完草木飞禽,最终落笔在华家垫的“易源居”上,戏称它所在的村庄为“世外桃源”。
站在“易源居”前,浮想联翩:32年前,由于主城区蔡家弄一带拆迁,我偕妻儿并老母住在老萧中一字楼楼上的半间教室里,那已是一幢危房;23年前,我搬进了一幢没有物业管理的且24小时全开放的公寓楼,享用六层顶端82平米的“豪宅”,归巢须攀登一百十几级台阶。有人眼热,戏称“蔡公馆”。有感而发,草就散文《“蔡公馆”的变迁》,登上萧山报,获“新世纪”征文奖。
安得广厦千万间。面对如此高档的民居,我想,曾被国人诟病、唾弃的地主、富农,如刘文彩、南霸天、黄世仁和周扒皮之类的“先富之人”,他们在九泉之下,是否会觉得自愧不如,生不逢时呢!?
情不自禁。我把拍摄的照片在朋友圈连连发送,引得众人点赞,58年前的同学陈建一留言:“映雪庐是孙慰耆的爷爷孙诒创办的,当年聚集了一批包括任伯年在内的画家,这批画家后成为海上画派的中坚。映雪庐恢复时,我专门写过一首古风以示祝贺。”发小陈同学曾任杭州市文广新出局的一把手。进化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张艾理,当年的萧中学生。这位朴实、干练、热情的女“部长”,获悉“恩师”独闯山村,即驱车前来,接我到农家乐品尝进化土鸡,送我至镇公交车站顺利回城。
网络上的美丽山村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古老的俗语如今成为现实。微信上,大学校友群有多个,有“朋友”500人,有知己数十名:陈建新晒他拍板批改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得轩然大波;史晋川发表高深前卫的经济学理论,令人耳目一新;毛建一回忆与平民省长沈组伦的交往,群友点评踊跃;李杭育师兄亮出其美术作品,笔法传承创新;学妹祝静波几次召集校友汇聚杭大路餐厅,举杯纵论天下。有位校友晒出在央视一频道播出由康辉、尼格买提、朱广权和撒贝宁联袂演出的经典传唱《岳阳楼记》,看了几遍,茅塞顿开——阅读华家垫,可在网上行。
“云水雾水,梵音缭绕,十里香雪,琴石天乐,‘城市阳台,大美进化’——访山阴古道,赏水墨丹青。”署名“寅入申退”的文友在一篇写华家垫村征文的后面跟帖。
访山村的次日,张委员和徐兰华女士从QQ和微信上发来宣传华家垫的视频、征文和媒体报道,有《古道,我们再见》(作者三一)、《六月的华家垫》(作者陈芳芳)、《美丽乡村雨中行——记华家垫村》(作者西北偏西)、《不一样的华家垫》(作者开心豆)、《乡异而音同 景别而情似》(作者卓亚),萧报上以《清朝以来五代丹青!他的后人竟隐居萧山这个山水绝佳的宝地》为题,李沅哲原创。视频短片《华家垫》则将静态的山水古道、千年古刹、村庄民居和文化建设等融入声、光、电的元素,画外音柔和甜美,画面吸人眼球。
《一个人的寺庙》(作者垆边月)写僧人,赞古寺。《天乐志》上有“报恩院”“弥陀院”的记载,可见曹山寺是后起之名。古刹曾经有过99间香客客房的鼎盛,“长毛”造反,成了废墟。不到曹山寺,就不能算到过华家垫。11月17日,民进会员一行10人,在支部主任钟苘的组织下,邀请两位村书记引导,攀古道,用了近2小时,循着千丈金岗,拜谒观世音。兵荒马乱,时局变迁,在缺失和尚主持达一百多年之后,一位年轻的僧人宗承法师从杭州净寺来到曹山寺,从四壁空空起步,操持起净化心灵、劝人为善的事业,承接起“曹洞正宗”的衣钵。三年多来,这位僧人与潮湿和蚊蝇为伴,视严寒和酷暑为友,朝接晨露,夜望星空,广播佛田,广植善心,学习现代通讯技术和传统的建筑工艺,深山有Wi-Fi,筑舍选竹材,重整辉煌。
寺庙文化,不仅仅是传递一种普世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人格升华。《曹山寺应征楹联入围通知》发布入选楹联91副,这些楹联涵盖天地,洞察人世,和风细雨,滋润心田。在此展开一二:“五观六味,问我何能消药食;一钵三衣,知人尚未断饥寒。”(斋堂)“雨过竹海圆融自在;风拂茶园淡泊菩提。”“迦叶别传,一花微笑来东土;曹溪宗法,五叶纷成到此山。”(山门)“杨柳姿容,水月风华,化作慈悲雨;东南锦绣,峰峦苍翠,行成智慧功。”(观音殿)“弱水三千,觉行时竹海为香海;金身丈六,圆满处曹山即雪山。”(大雄宝殿)有缘人可赴曹山寺拜读。
网络搜索,“萧绍古道毅行大会”余音犹在,同一个群体活动,连续搞了三次,把挖掘历史文化与发展创新工作数次刷屏:穿着绿、红、蓝色服装的毅行者,背着深蓝色的装备包,在大美山水间跋涉,穿过奔腾的进化溪,欣赏清澈的坎坡坞水库,翻过层峦叠翠的金竹岭,仰望古朴的曹山寺……一步一个脚印,在古道的葱郁里,留下了斑斓的色彩和运动的活力。
毅行分体验、专业和挑战组,其中挑战组的毅行路线从村文化广场出发,经过吉山村、坎坡坞水库、山阴古道、泗洲亭、坎坡亭、萧绍山脊线、千丈金岗、曹山寺、富婆岭、金竹岭(水库)、吉山梅园、建长塆、大岩庙和太平桥。沿途有打卡、补给站4个。
公元5世纪,刘义庆就发出了“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的感叹,现代诗人郁达夫《夜泊西兴》描写“罗剎江边水拍天,山阴道上树含烟”的景色,几千年来,墨客骚人对此赞誉不断。笔者无缘这三次与大美山水亲密接触的机会,但完全能体会到毅行现场的火热气氛,理解举办者借山水资源打造美丽乡村,践行改革与发展步伐的初衷。
“衔远山,吞长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微斯人,吾谁与归”!经典传唱《岳阳楼记》,似天籁之音,把这篇记游奇文唱得经天纬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没有见过洞庭湖,也没登过岳阳楼,仅凭着读画的感觉,写下了这千古绝唱。对于宋代这位伟大的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吾辈只能望其项背,然“进亦忧、退亦忧”的家国情怀,炽热的赤子之心,绘就的精神坐标,藉记游将圣洁的核心价值观和盘托出,千古传颂,这样的士人风度,至今藤曼长青,熠熠生辉。
打造自然与人文共融的醉美乡村
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其实,“不忘初心”同样是一个哲学命题: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为乡村留下点什么?
想要重整山川,干要脚踏实地。镇党委、政府带领村“两委会”围绕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制定方案,真抓实干,改革与发展同步,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挖掘历史,弘扬文化,成为立村宗旨。
打造清洁华家垫。乡村的固有特色是竹篱茅舍,鸡飞狗叫,小农经济,单打独干。自家的庭院造得愈高愈好,墙外的垃圾却无人清理;农家院落嫌小不嫌大,村庄的道路逼仄不堪。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特具时代性、广博性和包容性。
首先从规划布局,抓好文明卫生开始:累计动用数千人次,清除各类垃圾千余吨,整治房前屋后堆积物数百处,清除各类卫生死角百余项,整治清理线路10余公里,拔除废弃电线杆数百根,实施立面改造数十幢,新建改建景区公厕2座。
水是生命之源。结合进化溪美丽河道建设,实施水系改造工程,开展水质整治,打造亲水空间,营造的叠水景观成为“网红”景观,恢复村委会至宗祠南段河道,实施沿河道景观提升,让村民与游客充分享受亲水平台的乐趣。
打好山水古道、历史文化牌。华家垫村四面环山,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吴越时期的山阴古道、北宋时期的曹山寺,有千年印记的烘纸作坊,古韵悠扬的华氏宗祠、西洋老宅和三祝桥等历史建筑、文保单位,都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确立村级品牌“古道山寺下,缘来华家垫”,挖掘山阴古道和曹山寺的的人文历史宝藏,构建一幅美轮美奂的乡村画卷。村委会提升改造古道沿线,借助得天独厚的优势,连续三届举办古道毅行大会,成功入选“备战亚运、健康萧山”十大特色品牌活动。沟通大美进化历史文化各个节点,与隔壁吉山村的规划无缝对接,打通周边村落像茅湾里窑址、葛云飞纪念馆(故居)、汤寿潜故居、清葛壮节公故里表等景点的文旅热线,推出甲鱼、青梅、白对虾、萝卜干、土鸡等土特产,连接萧绍两地数千年来的血肉亲情。
不忘初心,发展特色农业。村委会利用先天的优质自然环境和丰富物产资源,引入了高科技农业企业阳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高架草莓、番茄远销海内外。春风十里田园综合体项目顺利落户,致力于把山村打造成为一个集农居生活、休闲体验、山地运动、文创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休闲田园综合体。“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目前正在积极推动“萧山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的落地。
自然与人文共融,美丽与宜居相伴,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醉美画卷正在华家垫徐徐打开,村民们正努力用双手擦亮美丽乡村的底色。村委会将以此次美丽乡村提升村验收作为新起点,积极融入“全镇域景区化”战略不动摇,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谱新篇,继续联动周边新的美丽乡村提升村的建设,在美丽乡村群体的互动下,努力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争当践行“两山”理论、发展“两山”经济的排头兵。
后记:“夏禹治水,越王屯兵,汉晋制瓷等传说源远流长,名声在外……可以亲近自然,静心养性,在诗画山水中邂逅自己的‘桃花源’。”11月20日,杭州日报上登载“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特刊”,绍兴柯桥夏履镇以“诗画山水,‘禹越故地’古今文脉”为题介绍他们“高水平小康样本镇街”的现状与愿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华家垫与夏履镇共处一座山,共饮一泉水,携手姊妹村,同叙古越情,兄弟绘愿景,山水成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