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愿将余辉献家乡

发布时间:2022-07-04     来源:《申城民进》第318期

放大

缩小

  岁月如河,岁月如歌,总有一些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瞬间流存心间。

  在南翔古镇的大街小巷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满头银发但面色红润、步履敏捷的老人行走着、忙碌着,他用双脚丈量着脚下的土地,用笔记录着这座古镇的历史,用行动和实干精神为这座古镇的现在和未来“摇旗呐喊”,他就是为古镇文化焕发新春呕心沥血的可敬老人——陈珑。

  年逾古稀之年的陈珑,是一名已退休三十六年的民进老会员,他1964年参加工作,2000年退休,在职时他为国家、为教育事业劳心劳力几十年,退休后他则是以回馈社会为己任,把所有的时间奉献给了家乡南翔的历史和文化工作。

  陈老师对家乡文化的执著和痴迷,可谓是与生俱来。

  南翔是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本世纪初又被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陈老师说,他生于南翔,长于南翔,是喝南翔横沥河水长大的,注定了今生与南翔无法割舍的联系。南翔,留有他童年最初的记忆,在南翔,他能找寻到灵魂的归属之地。南翔古镇的文化与历史吸引着他无数次的思考,他致力于古镇文化与历史的探索,他说: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就是为家乡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是的,他,由古镇孕育成长;他,为古镇痴情不已。陈老师认为,与生俱来的南翔情结不仅是古镇上的老街、苍松叠翠的古漪园和钟声绕梁的千年宝刹云翔寺,还有许多美好的诗文、书画、名人典故、历史传说等。

  陈老师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他从小就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充满了感情。无论是求学时,还是工作期间和退休后,只要有时间,他捧书就读,尤其爱关注与南翔古镇有关的文章,凡是能找来的报刊、杂志、书籍,他都读,只要看到介绍与南翔有关的内容,就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翻开他一直以来保存完好的厚厚的笔记本,那里有已经泛黄的手抄本和打印资料;有沾有灰尘的图片;有穿行大街小巷而探寻到的散落的文化遗存;有从老人娓娓道来的故事里、从专家答疑解惑的答案中、从典籍的字里行间整理出的古镇的历史资料。经常性的,在发现了一个典故,读到了一首好诗,看到了一幅好画,找到了一个名人之后,然后就是为了补全、充实、丰富相关材料而到处查找资料,脚步遍及上海乃至全国各大图书馆和文管部门。记得曾经,在编撰《三槎浦棹歌》时,陈老师发现内容不全,为此,他在跑遍上海所有的图书馆都未能如愿找齐资料后,仍然心有不甘,之后,他辗转北京、香港等地,以古稀之年,又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又是自出经费,又是奔走于相关部门出证明,几经周折,终于把资料补全。这样的经历数不胜数……有时,他会为了一首诗的一个注解,一个人文故事的解读,一位历史名人的过往……连续几夜凌晨2、3点钟睡觉,反复思考、多方求证,真可谓是呕心沥血。就这样,在多年的苦心收集和倾心研究下,陈老师对南翔、对自己家乡进一步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更为家乡拥有的厚重文化而自豪,厚积薄发中他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南翔的感情诉诸笔端。于是,《盛世观·乱世隐——话说南翔梁朝左井》、《新南翔竹枝词》、《乡文化先贤李流芳》、《罗汉菜和郁金香酒》、《南翔八老与松荫雅集图》、《南翔双塔及其传说》等文章陆续发表,这些作品,包罗了南翔地区的风土人情、古迹特产、名人故事、诗文书画等,都是对南翔历史文化的诠释与阐扬,陈珑老师,成了南翔历史文化最忠实的研究者。

  “余生何惜透支尽,故土人文郁如松!”这两句诗写出了他对于家乡、对于南翔历史文化的无怨无悔的痴情与追求。谁能说,这份痴情与追求不是源于对家乡浓浓的爱呢?

  陈老师对古镇景观的设计与发掘,更可谓是不遗余力。

  “十二五”期间,南翔加快老街的保护性改造,继续挖掘和提升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在此过程中,陈珑老师成了当仁不让的最佳顾问。期间,陈老师不仅就收集整理镇内景点的相关资料及历史,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南翔老街”、“檀园”、“中医一条街”、“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槎溪三图”、“南翔八景”等景观的过程中,全程参与,日以继夜,连节假日也不休息,其投入和专注的程度已经忘记了自我。

  南翔镇千余年来人杰地灵、流风余韵,悠悠岁月为这块风水宝地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出身南翔的历代名人、文豪,更是为南翔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等待后人去挖掘。如明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吴之璠、当代国画大师陆俨少等风流才俊更是南翔人的骄傲。 如何把这些著名人物资源转化为古镇的文化魅力?陈珑老师苦思冥想无数个日夜,最终完成了许多景点的碑文、楹联、雕像、亭台楼阁等构思。陈老师说,古镇的开发改造,难度不在于修桥筑路,而在于文化挖掘,历史再现。

  记得刚开始开发修建檀园时,可谓困难重重。檀园是明万历年间文化名人李流芳的私家园林,曾毁于明清换代之际,已有的少数资料中既无绘图又无相片,更无详细的介绍说明。是陈珑老师不厌其烦地从相关志书中寻找并整理资料,供设计单位参考。初步建成后的文化布置,他更是全力以赴,从策划、设想、聘请专业人士到联系制作单位等,都是亲力亲为,那厚厚的笔记本中记录的一页页乘车路线图见证了他一次又一次的发掘足迹。为了展示李流芳书、画、印的才能,他从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天津、广东、四川等博物馆馆藏中逐一寻找李流芳的作品,经他过眼的书画作品有几千幅,面对如此大海捞针般的高强度工作,他无怨无悔。为了再塑李流芳的铜像,他前后五次到苏州光福,哪怕正值黄梅和酷暑的糟糕气候,哪怕因为没有单位的用车使用而必须自己乘公交车和火车来去,陈老师却毫无怨言地奔波着。从寻找李流芳的肖像,到拟定设计方案,再到联系制作单位并最终定稿,他都竭尽全力,一丝不苟,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办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有文化底蕴、有历史价值的景点。工作虽然无比辛苦,但他依旧无怨无悔。

  终于,执著的挖掘和改造,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一系列富有历史文化风味的建筑和景点成功地还原了南翔古镇的文化氛围。现在的南翔古镇与十年前对比焕然一新:街巷交错,河道纵横,小船悠悠,构造了一幅独特的水墨画卷。绿水映古桥,末舟见橹音,廊下饮茶客……迷人的古镇韵味给每一个来南翔的游客带来了惊喜和快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古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许,2015年,南翔镇被列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有力推动了古镇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古镇的品牌效应也在不事张扬中得到了树立与传播。

  “浦载仙槎俊彦辈出,云翔白鹤庭榭风流”,这是陈老师对家乡古镇人文的赞美,而他如此耐心、用心、尽心地为家乡的改造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不正是他在尽情挥洒着对家乡这块独具魅力之地的热爱之情吗?

  如今,南翔,这座千年古镇、经济重镇,正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机遇。把千年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融合,使南翔散发出其他区域所不具备的独特韵味,也就成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课题。对此,陈珑老师作为民进老会员,他从未停止过为建设全新的古镇南翔出谋划策的脚步。如何将古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陈老师还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关于南翔小笼文化的思考》、《建议调整南翔老街檀园的票价》、《南翔鹤槎山的修复建议》、《南翔老街的建设和布局》、《银翔湖公园文化的建议》、《南翔老街后续建设的几点建议》等每一个提案,都展现了陈老师时刻关注南翔发展的拳拳之心。

  陈珑老师退而不休,情系古镇,晚霞生辉。他说:“我们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古镇历史文化任重而道远,这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代人的事,应该前赴后继地接力下去,留住古韵,重现古镇,建设好美丽家乡,让历史文化瑰宝代代相传。”他的这颗对家乡南翔古镇的守护之心、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承之心、对家乡未来建设的憧憬之心必将感染并引领我们的年轻一代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有特色、更有内涵、更加辉煌。

作者:钱雅萍     责任编辑:代俊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