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燕兆林:又逢一年花椒红

发布时间:2021-08-09     来源:

放大

缩小

  骄阳似火的七月,康县北部山区平洛镇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花椒采摘的季节,一簇簇火红的花椒像红色的宝石缀满枝头,微风拂过,椒香扑鼻。酷热的天气,挡不住村民火热的心,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下,站满了男女老少忙碌的身影,收获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果实。

  时序已进入三伏节气,近闻康县平洛镇中寨村农贸市场开始销售六月椒。成熟的花椒鲜艳欲滴,果色诱人。我怦然心动,计划周末到中寨村花椒基地采摘体验。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花椒成熟季节,我专门徒步去中寨村百亩六月椒基地内的簸箕湾花椒园采摘。当时随机进入的那片花椒园有一百余亩大,当天恰好有十几名来自邻居成县乡村的采摘工正在花椒地块忙碌采摘进行中。几名男工开着小电动三轮车在村里往来穿梭忙碌着,转运山地里工人采摘的一笼一笼的花椒。在一农户门口院落里,敞篷分拣操作台前,有六名女工正忙着用塑料袋分装花椒,每袋净重0.5公斤。街道的电商派送员在一旁焦急等待,准备配送。整个花椒园是一派火热繁忙景象。

  那次这家农户主人不主张我与同事亲自采摘,她认为我们是干部职工,不是熟练采摘工,农户主人担心我们会误采成熟度不够的花椒。建议让我们不劳而获,直接从工人采摘下来拉运至农户家院内的,已晾晒挑炼干净的装入蛇皮袋或笼子里选取。我购买了数公斤,进地选择角度拍了几张花椒照片后即离开。所以那次进花椒园并没有过真正采摘瘾。不过,看着一粒粒熟透了的红花椒,赏心悦目,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前几天,一位在县直部门工作的本镇本村的蒋女士打电话过来,说她家栽植的花椒今年已成熟,让我们抽空去帮忙采摘。那天恰逢周末,我与县摄影协会成员、《人民网》特邀摄影通讯员黄培军驾车去成县办点事,返程途中,顺道走进了中寨村簸箕湾。

  沿硬化弯曲的盘山水泥路驱车蜿蜒直上,我们一行三人来到康县北部地区的平路镇中寨村簸箕湾自然小组,红彤彤的花椒满山遍野,房前屋后、沟沟岔岔,旮旯角落,火艳艳的花椒映红了一座座山。三五成群的人们或提篮、或背背篓采摘花椒,丰收的欢笑声响彻山谷。走进蒋女士家的院落,进屋后,我们与蒋女士拉了一会家常。她母亲张罗着要去厨房做饭,因我们已在沿途经过地毛坝吃过,所以我拦住蒋女士的母亲没有让她做。随后我们跟着蒋女士及母亲一同去花椒园采摘。

  花椒园四周是山谷或坡,这块花椒园是阳坡,一天太阳从早晨六点出山直射到下午七点才落山,光照十分充足。看来这块花椒园工程量不小。园子里长着株株老树和幼树,密密麻麻的。顺着长长的土坎延伸,红红的颗粒点缀在弯曲或直竿的枝上。花椒园就在明月渠的上下两块平缓的坡地上。

  “我们平洛镇中寨村历史悠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以花椒、核桃和劳务输出为主。我们这里种植的花椒肉厚饱满,籽粒圆实,质量上乘,是花椒中的上品,有许多优良品种,尤其是大红袍系列,更是品佳香殊,走俏市场。”蒋女士的母亲自豪地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挣现钱,以往的山坡地逐渐撂荒。全国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以后,平洛镇中寨村簸箕湾人抢抓机遇,依托当地悠久的花椒种植历史,针对花椒耐旱、易成活、好管理的特点,积极引导群众利用退耕还林土地发展经济作物——花椒。

  蒋女士的母亲热情洋溢地向我们介绍,这块花椒园地已有十几年了,光换茬栽植花椒也有好几个品种,时间已很久了,记不起来了。蒋女士的母亲当初开始试种花椒树,没有栽植经验。她在对比筛选,看哪一个品种更适合家乡当地气候。她将每个品种各栽植了三处不同的地块。花椒品种不同,果肉薄厚不同,味道不同,成熟期不同。她摸索甄别出哪一个品种好,经济效益高,再决定扩繁栽植哪一个品种,优胜劣汰。

  花椒在康北地区是传统产业,不过新近几年已发展成为这个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记得我上初中阶段,就听说过康北的各乡镇就发展栽植花树。花椒树一年到头要经过春季管理、夏季管理、秋季管理、冬季管理四季的管理,每个季节管理重点不同。春季寒潮预防开始,如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氨基酸+寡糖素等抗冻剂2至3次,可增加树体抗寒力。待寒潮过后,受冻地块要加强肥水管理,抓紧追施速效氮肥或根施水溶肥,加强树体营养,展叶后,及时喷施叶面肥和杀菌剂,增强叶片光合效能,促进树体正常生长;在花椒落叶后至发芽前可以进行整形修剪,对于幼树而言,主要是打造树体骨架,对主枝进行短截,重点注意清除病虫枝、重叠枝、干枯枝以及对主侧枝生长影响较大的多余枝条。而对成年树而言,修剪一般采用回缩大头枝组、疏除过旺、过密、重叠枝、病虫枝和主干过低的辅养侧枝。春季抹芽主要抹除主、侧植背上背下部萌芽,主干、根基部的萌芽。可以减少无用新梢,节约树体养分,使保留枝发育充实,花芽饱满。七月份开始采摘,而花椒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也就一百多天左右。采摘期比较集中,前后三十天左右。七月底,基地里的花椒即采摘结束,蒋女士的母亲可以腾出精力接下来进行秋季椒园管理。花椒树田间管理复杂且周期长,付出的人工量大。

  蒋女士的母亲如数家珍给我们热情介绍: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当地种植的“六月”椒,品质优良、粒大皮厚、色泽鲜艳、芳香浓郁,并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脂肪酸等对人体有益物质,产品销售往全国各地。她还告诉我说,晾晒花椒直接影响着花椒的成色。只有在采摘后,一天之内晾晒干的花椒,色泽才更红润,能卖上较好的价格。所以,晾晒花椒,选择天气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因雨水较多,天气变化无常,致使花椒减产多,晾晒成色不到往年。

  花椒成熟进入采摘期,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勤劳的村民们就草草的吃过早饭,背着篓子、挎着篮子、拿着钩子,奔赴自家花椒园。中午,为了赶工,不怕正午烈日的暴晒,往往是地里泡点方便面凑合一顿。直到傍晚天快黑了,才背着一天用汗水收获的成果回家。花椒是金贵的公主,也是带刺的玫瑰,每个枝枝丫丫上都长满了刺儿。摘椒是个耗时活,得用心一颗颗摘,即使再熟练的村民,也避免不了被刺扎到,往往大拇指和食指都是密密麻麻的黑色针眼,又麻又痛。

  蒋女士的家人们忙着逐树采摘成熟花椒,将已晾晒干净的花椒准备明早送至市场销售。花椒是每天分批采摘。我像蜻蜓点水,在这个树上摘一串,在那棵树上摘一串。这次过足了采摘瘾。尽管头戴遮阳帽,但仍感觉烈日炎炎。蒋女士的母亲在田里长期劳作,十分辛苦。我摘花椒的兴奋劲头高涨,就像个小孩子那样心中欢畅。我与同事们采摘了有七八斤的样子,便住手。

  在途中,正巧遇见56岁的蒋栓军,听村上人说他是平洛中寨村花椒种植大户。他最早在平洛镇簸箕湾社后山的二郎沟栽种花椒。2012年,他流转土地20多亩,创建花椒基地,积极加入中寨花椒专业合作社,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无数次的外出考察和经验摸索,他发现虽然平洛花椒色泽红亮、颗粒饱满、味道馥郁,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且主要依靠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市场波动大。长期以来,花椒价格走势一直掌控在客商手中,起伏不定,群众增产难增收。

  去中寨村簸箕湾采摘花椒,赏田园风光,系浓浓亲情。自蒋女士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工作、生活以后,她给家里倾注更多关爱,经常打电话问候。年龄再大,有亲人关心,总感觉到幸福。蒋女士较我年小九岁,她身上具有农村人的朴实、勤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她虽然长期生活在县城,但抽空回家看看在田里劳作,身体消瘦,面容黧黑,我看着心疼和感动。

  此次去中寨村簸箕湾采摘花椒,是一次愉快之行。小小花椒产业,带给平洛人红红火火的生活。

作者:燕兆林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