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黄河情·民族魂

——师生行走黄河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2-03-15     来源:

放大

缩小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见过黄河的惊涛骇浪吗?

  你看到过黄河上的船夫们和激流涌浪搏斗的情景吗?

  如果没有,

  那么,

  请跟我们来……”

  南国深圳,在学校迎国庆校园文艺演出的舞台上,听着同学激情澎湃的朗诵,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不久前的那个暑假,飞到了那片熟悉的黄土高原。

   一、抚摸乡土 行走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直坚信,能够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一定不是只会做题的应试机器,而是心中有梦、脚下有泥的奋斗者,一定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放眼世界、心系家国的有志青年。要想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首先就要了解我们的国家。因此,在那个炎热的暑假,我们将校门打开,将世界作为教科书,带领深圳的学生跨越几千公里,走进陕北、走进广阔的天地,来到了这个叫做王宿里的小山村。

  王宿里村位于陕西清涧县城东50公里。相传闯王李自成曾率兵在此住宿,故名王宿里。三面高耸的石崖将她紧紧地抱在怀里,无定河从她身边悄悄地流过。

  天刚蒙蒙亮,同学们就已早早起床,开始了今天的课程——劳作。看到一路上的玉米田、杏树和密密麻麻的枣树,从深圳大城市来的同学们似乎来到了世外桃源,一个个兴奋地乱叫,但是随着前行的时间变长,同学们慢慢地感到体力不支,大口地喘着粗气。经过大概40分钟的行进,同学们才到达一片位于黄土陡坡上杂草丛生的枣园,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杂草清除干净,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下手,但随着带队的老乡一声劳动号子响起,同学们顿时来了干劲,照着老乡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卖力地干了起来……

  老乡一边指导同学们劳动,一边向大家讲述王宿里的故事。王宿里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过着像今天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村里的特产是红枣,因为坝上有数百株千年古枣群,故称“枣中之王”。在古代,还经常因为作为边界战场,而遭遇洗劫,即使在红枣丰收的季节,也因为交通不便,无法外销而导致烂在地里,村民的经济收入很低。近年来,随着国家打响脱贫攻坚战,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不仅拓宽了村里通往县市的交通,还通过网络平台为红枣做促销;县里将村子定位为“黄河枣乡民俗文化村”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游客来村里旅游观光,村里的经济搞上去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村子里还建起了影视写生基地和民俗博物馆,通过剪纸等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烈日下,老伯的乡音流进了每一个同学的心里,同学们的双脚深深地插进松软的黄土地,汗水顺着脸颊滴进土里,爽朗的笑声在群山回荡……这一刻,同学们忘记了劳动的辛苦,而真正感受到了劳动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受到了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伟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

   二、红色延安 枣园光辉

  雨后的黄土高原,空气中带有一种独特的泥土香味,枣树扬眉吐气,带着雨珠的叶子闪耀着翠绿的光芒,似乎能闻到淡淡的枣香。同学们坐上大巴,跟随着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的革命圣地——枣园,这里在1944年至1947年初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同学们跟随导游进入到一个宁静而宽敞的院落,几孔窑洞赫然引入眼帘,据导游介绍,这里就是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居。进入内部,同学们顿时感到清凉宜人,但随即又发出轻轻的惊叹——屋内的陈设竟然如此简陋,一张床,几张凳子,一张书桌,这些就是屋内的全部家当。随着导游的介绍,同学们才注意到靠窗的一张不起眼的木桌子,斑驳地露出沧桑的纹路,谁也无法想象,在这样简陋的书桌上,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为人民服务》《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重要文章;如若不是导游介绍,谁也不能想象,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筹划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新中国。

  坐在院子下的石凳上,我们的思绪似乎回到了七十多年前,我们似乎依然能够聆听到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登高而呼的呐喊,我们似乎依然能看到革命家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为人民解放前赴后继的身影。恍惚间,我们似乎看到,在70多年前的那个夏天,毛泽东和黄炎培两位长者在窑洞中的深邃交谈:

  黄炎培说“我在这个世上活了六十多年,耳朵听到的不算真实,但是亲眼看到的关于历史的变化,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历史总是非常相似,总之很多都没有跳出过这个周期律。从过去到现在,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但还是要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毛泽东微笑地站起身来,认真地说出了两个字:“民主”。

  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同学们听,丝丝凉风吹过,摇曳着枣树的枝干,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为这个答案鼓掌喝彩,就像当年它们听到这个答案一样。

   三、北国风光 黄河情浓

  夏日,北方的太阳总起的格外勤,早上五点多就已优雅地登上了东方的山峦,肆意地在这黄土坡上挥洒第一缕阳光。同学们早早起床,乘车来到了黄河太极湾。

  太极湾是黄河大峡谷上的一大天然景观,黄河在此转了一个接近360度的大湾,阴极是弯曲的黄河,阳极是围在中间的黄土塬,就像中国的古老的太极图。

  站在黄河岸边,浑浊的河水从未知的远方奔流而来,发出喑哑的呼啸,在我们面前绕过一个巨大的弯,然后默默地流向未知的远方。同学们神情肃穆,思绪飞扬,这是一条怎样的河流呀?她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她见证过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屈辱,当她在历史里流淌了千万年来到我们面前,她是否能告诉我们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答案?

  值得幸运的是,在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这个答案。他们在黄河岸边唱响了《保卫黄河》,唱响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雄壮歌曲。今天,在黄河边,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嘹亮的声音从孩子们略显稚嫩的喉咙中发出,略带嘶哑,但歌声汇中洋溢着的民族自豪感却直冲云霄,和黄河水喑哑的呐喊在天地间相呼应和……

  参观完黄河,同学们乘车来到了高家坬(wa)塬,与王宿里村不同,这是一个坐落在黄土高原顶上的小山村,1936年2月,为部署红军东征,毛泽东同志来此视察地形,当时大雪满山,毛泽东同志放眼北国风光,心怀民族独立伟业,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的千古名篇。

  此刻,同学们站在塬上的大树下,看绵绵群山如一群群骏马奔向远方,在层层翠绿的装点下,高原已不再是黄土漫漫,当然也更看不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雪景。但是同学们似乎真的听到了毛泽东同志那豪迈的革命精神和必胜的坚定信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朗诵声在高原上久久回荡,我想,这应该是新时代的高中学子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响亮回答,更是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宣誓!

  一阵铿锵的钢琴声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学校的演出现场,舞台上,同学们神情激昂,眼睛闪闪发光,整齐而深情地唱响了《保卫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作者系民进广东省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会成员,民进深圳市参政议政研究员,民进深圳市教育专委会委员,民进罗湖基层委员会委员、九支部主委,深圳市教育局办公室干部。)

作者:马彦明     责任编辑:邵飞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