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网上学苑>推荐阅读

数字技术助推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

发布时间:2021-12-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放大

缩小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兴心理健康服务科技设备应运而生,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设带来了新的可能。

  近年来,AI和VR等数字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医学、娱乐、军事、设计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也研发出了以AI和VR等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兴心理健康服务科技设备,并且此类设备已在多个场所被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比如,王尔东发明的心理机器人“小欣”,运用VR、AI、生物传感和心理干预多重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目前,投入到“小欣”身上的传感器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情绪手环技术、指尖血流分析技术和血谱成像技术,可以识别人类情绪的波动,并准确评估人是否处于焦虑和抑郁状态。2021年,“小欣”已投入学校和社会使用,主要协助心理工作者完成心理问题筛查服务。基于心率变异性(HRV)和加速度脉波(APG)理论,通过传感技术联网,“小欣”只需要150秒就可以完成一个班级学生的筛查工作。

  心理机器人还可以聚焦困扰青少年被试的某个关系,帮助和鼓励青少年表达压抑情绪,从而通过后期的疏导和认知调节达到提高心理健康的目的。心理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也会留心关键词,如有危害他人和自己生命安全可能的,系统会自动连接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老师,并传达进一步评估信息。像这样和人们心理相关的机器人还有很多。比如,由北京龙泉寺僧众、义工团队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共同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贤二机器僧”。其具有感知功能,能够接受指令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诵读经文和播放佛教音乐。此外,开发者还利用情绪调节里的认知重评策略,使其能够凭借形象生动的佛法话语和使用者对话,从而帮助人们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达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些心理机器人能够定制化生成情绪疏导策略,达到心理减压、情绪调节、行为改善、认知优化的效果。通过全天候待命倾听使用者的心理困扰,提供具体易行的疏导方案,给予青少年即刻减压的放松体验。同时,还可以提供心理知识科普专栏,协助进行学生心理知识科普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高质量放松训练指导语,成为心理教师的好帮手,增强学生应对压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学研究者不断挖掘国内外较新研究,用AI和VR等赋能心理学应用技术,联合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共同优化用户体验。AI心理机器人和VR教育游戏等,顺应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新要求,能够锻炼青少年的心理自助能力。

  同时,VR被广泛运用于虚拟心理康复训练。通过搭建一系列三维虚拟环境,VR心理康复训练被用于治疗恐高症等心理问题。VR心理康复训练还可以制造“虚拟人”,开展各种脑信号人机交互心理训练。这种训练用患者的脑电信号控制“虚拟人”的行为,通过分析“虚拟人”的表现实现对患者心理的分析,从而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康复课程。此外,还可以通过显示屏把“虚拟人”的种种行为向患者呈现出来,让患者直接学习某种心理活动带来的结果,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心理治疗。这种VR心理训练方法为更多复杂的心理疾病指明了一条新颖、高效的训练之路。有研究者通过运用 Kinect体感训练游戏,对多动症和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结果表明,被试的上下肢运动能力和视觉动作协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提高了多动症儿童在康复训练中的用户体验,这有利于之后的精神障碍领域产品设计。研究表明,VR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在抑郁症患者中,大多数患者的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AM)受损。他们表现出回忆消极事件多于积极事件的倾向,并且通常回忆起缺乏特异性和细节的记忆。而VR的应用或可对其进行即时或短期的改进。并且,VR也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为中重度抑郁症状的患者缓解病情。

  AI和VR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弊端。与传统的基于屏幕的媒体相比,VR技术通常会带来更强烈的在场感、更低的心率变异性和更强的主观恐惧感。这些问题容易导致青少年过度沉溺在虚拟世界里,从而逃避真实世界。同时,过分沉溺在虚拟世界里还会压抑人的个性和主观认知。为解决AI和VR技术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为AI和VR心理服务和产品制定严格的伦理规则。有关部门要对AI和VR心理服务和产品制定高标准、严要求的规定,本着坚决不能误导青少年的原则开展服务和生产产品。第二,加强青少年合理使用AI和VR产品进行自助教育。家长和老师应防止青少年过分沉溺于虚拟世界,控制其使用时间,鼓励其将在虚拟世界所学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第三,将AI和VR心理服务与人力资源相结合。比如,利用AI和VR技术筛查的数据可以更好地帮助心理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了解学生情况,从而对症下药。总之,未来在AI和VR技术越来越完善的基础上,以AI和VR技术为依托的心理服务和产品,将成为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强有力支撑。

作者:姜俞含、朱传林     责任编辑:张宏峰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