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学习《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9-13     来源:

放大

缩小

  2022年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文稿79篇,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核心内容是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通过通读《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学习体会。

  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在《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书开卷篇《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落实。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该书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全书都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的深邃思考。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该书在《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文中,始终贯穿了一个重要思想,这就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一直很重视,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念兹在兹,紧紧抓在手中。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要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在《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强调要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

  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采取超常举措,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要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问责。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在《从巴黎到杭州,应对气候变化在行动》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携手合作,共同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而努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部重要著作,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切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久久为功。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审批,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大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的调整和优化,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主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让绿色成为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严控生态环境领域风险。不断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树立底线意识,强化系统思维。紧盯生态环境高风险领域,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及时妥善应对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生态环保工作,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作者:潘碧灵     责任编辑:叶炜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