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国人民大学基层委员会举行首次组织生活学习讲堂
5月20日上午,民进中国人民大学基层委员会举行首次全体会员组织生活学习讲堂。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讲堂在线上举行。民进北京市海淀区委会主委廖奕出席并讲话,民进北京市委会委员、民进中国人民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新闻学院教授殷强代表人大基层委员会向民进北京市委会、中共海淀区委统战部和民进海淀区委会对人大民进工作的一贯支持和指导表示了由衷的谢意。殷强在讲话中对学校民进组织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作出工作部署。民进海淀区委会专职副主委王钢,副主委裴葆青对人大基层委员会今后工作提出希望,勉励人大基层委员会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区委会副主委崔常男,区委会委员李爱民、万金红等同志出席讲堂。讲堂由区委会副主委、人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哲学院教授张立波主持。
廖奕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的民进组织是民进北京市委会和海淀区委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来人大民进在队伍建设、建言献策、社会服务等方面卓有成效,在民进海淀区委会文化出版传媒专委会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国家的发展战略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廖奕强调,要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强化“五种能力”建设,落实“四新”“三好”要求。廖奕希望,民进中国人民大学基层委员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和统战部的领导下,按照民进北京市委会和海淀区委会的工作部署,发挥骨干作用,科学搭建载体,打造平台队伍,推进整体发力,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和民进十三大的胜利召开。
在讲堂上,殷强结合民进会章和会史,围绕民进基层委员会的任务、职能、使命作了讲座。他回顾了民进人民大学组织的发展历程。从2000年4月民进中国人民大学支部成立,到今年5月民进中国人民大学基层委员会成立,人大民进走过了22年的不凡历程,一共经历了五届支部,带领民进会员坚持不懈努力。近年来,为创新高校民进基层组织工作模式,发挥中国人民大学民进会员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科优势,建设智库型研究型参政党基层组织,咨政建言服务社会,人大民进在学校党委统战部支持下专门成立了民进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委员会,作为基层组织独有的智库专家委员会,开展学校工作、社会问题研究并着眼社会科学发展,几年来连续举办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发展论坛”,围绕科技与文化相融合、数字出版与国际版权保护、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对首都建设的促进等议题深入研讨、建言献策。每届论坛均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校党委领导莅临会议并参与研讨,论坛建言成果通过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民进中央及时上报。殷强表示,在学校党委和统战部门的领导支持下,在民进北京市委会和海淀区委会的关心指导下,民进人民大学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殷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人大基层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殷强表示,人大基层委员会将以政治学习为引领、主题活动为抓手,带领全体会员坚定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奋斗决心;将思想政治建设与履行职能相结合,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共识融入到班子履职的方方面面;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增进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深化重点课题研究,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任务,立足海淀,为海淀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作出积极贡献,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民进中国人民大学基层委员会由人文社科经金法学支部、理工与机关支部、幼儿附小附中基础教育支部、退休支部、通州新校区支部组成。讲堂上,五个支部的主委一致表示,要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持续抓好理论学习,推进自身建设,根据新情况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履职活动质量,继往开来,向着更高目标继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