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访谈

为生生不息的生命歌唱

——著名作家赵丽宏谈新作《树孩》

发布时间:2022-05-13     来源:湖北日报

放大

缩小

  一棵天真懵懂的黄杨树在一场山火后,被雕刻家重塑为鲜活的木雕艺术品树孩,从此开启了在人世间的冒险:它遇到了纯真质朴的小男孩,渺小却不甘平凡的小老鼠,失去爱孙深陷痛楚的白发奶奶,牺牲自己挽救主人的大黄狗,抗击命运奋力求生的花鲢鱼,南来北往从不停歇的候鸟……最终,树孩在春天里重获新生。

  由著名作家赵丽宏创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童话小说《树孩》,以诗意的语言、纯真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情怀,歌颂了勇敢、善良、坚韧等美好品德。该书自出版以来,引起读者和文学评论界广泛关注,4月下旬又获得了2021年度“中国好书”、第17届文津图书奖等重要奖项。

  近日,赵丽宏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分享了《树孩》的创作经历,以及他对儿童文学创作的观点。

  唱响生命不息的永恒赞歌

  记者:作为继《童年河》《渔童》《黑木头》之后的第四部儿童文学作品,您为何想到创作《树孩》?

  赵丽宏:《树孩》其实在我的心里酝酿了很多年。小说的第一句话“世间万物皆有灵”,就是我写这本小说的初衷。我从小爱小动物,爱花草,曾经有过很多和动物花草交集的故事与经历。我一直认为,天地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灵,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它们和人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在很多诗文中写过植物。关于芦苇,我写过不少诗文,曾在诗歌《江芦的咏叹》中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芦苇,品尝感悟着生命的种种悲欢,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很喜欢这首诗,全国各地也有很多人朗诵。我写过很多关于植物的散文,每篇文章中的植物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些经历和诗文的写作,都可以看作是《树孩》的创作准备和灵感来源,这种准备是我前半生的观察和积累。

  《树孩》的结尾,是在一片芦苇荡中,生生不息的芦苇迎接着树孩的新生。在写这个结尾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很多关于芦苇的往事,还有我写过的那些吟咏芦苇的诗文。小说的故事是奇幻的,却又如此真实。在我的创作中,这是一种极其自然的延续和变化。

  记者:《树孩》起笔于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发生的2020年初,这为您的创作带来哪些触动?

  赵丽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作为读书人和写作者,我对生命、对人性、对世界有了更多思考,成为创作新的源泉和动力。《树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写作的。

  这两年,我完成了两本书的创作——小说《树孩》和诗集《变形》。《变形》是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灵魂和哲学的思辨;《树孩》是对大千世界的遐想和展望,是对生命的幻想和期待。两部新作,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却殊途同归,都是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思考。疫情带来不少困难,而生命坚强,世界生生不息。面对灾难,文学不能给出救世的答案,但可以给人希望,让人看到前方的光亮。

  用心用情写好单纯的故事

  记者:树孩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凝聚了哪些美好的愿望与期待?通过书中呈现的童话世界,您想告诉小读者什么?

  赵丽宏:这些问题,我其实都在小说中做了回答。读者可以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去感悟。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读者会读出不同的意涵。

  正像小说的结尾,是一个不确定的结尾,复活的树孩又变成了一棵年轻的黄杨树,他将在哪里生活,他的未来会遭遇什么命运,一切都未知,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孩子们一定会得到一个共识:世间万物有灵,生命生生不息。我想写出世间万类生灵的情感秘密,把它们之间的关爱和交流写出来。我想用单纯的故事和情景写出这样一个玄妙复杂的主题。

  记者:您曾经说,写《树孩》时,产生了“舍不得写完”的情绪。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奇妙的感觉?

  赵丽宏:写自己喜欢的题材,把内心酝酿很久的故事、思绪情感和思考付诸文字,写得酣畅时,不断有新的念头和情景萌生。这种感觉,如同沉浸在一段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希望旋律不要结束,又担心它戛然而止。

  创作的快乐,往往是和艰辛苦恼相伴的。写得淋漓酣畅时,一定是虚构幻想与充沛的激情发生了融合和碰撞,让人欲罢不能。写得生涩时,也并非是坏事,那时可以停下来,静心思考。犹如困在一间不见门窗的房间里,东寻西探,等突然打开门窗时,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譬如第一章《山火!山火!》,用了将近十个页码、好几千字。灾难来临时,生灵之间的关爱和帮助,树木花草和昆虫百兽在被毁灭时的挣扎与无奈,让人心颤。写这场山火时,每一个场景,我都写得投入用心,沉浸在文字所呈现的画面中,仿佛身临其境。我没有看到过真正的山火,但读过很多资料,也看过世界各地关于山火的电视新闻。所有幻想的故事和景象,其实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和感受,来源于认知的积累。

  阅读对孩子们特别重要

  记者:您最开始的写作,是与儿童文学没有什么关系的。为什么会想到为孩子们写书?

  赵丽宏:我以前的写作主要是散文和诗歌,确实没有被归类为儿童文学。但是我的读者中一直有众多青少年,因为不少文章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很多孩子在语文课中认识我,会去找我的其他文章和书籍。

  专门为孩子们写一点什么的念头,很早就在我心里产生。孩子的阅读,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这是为他们的人生打基础。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最美的色彩和图像,使之变成一幅美丽的画。这就是孩子的阅读应该获得的结果。然而孩子们面对的各类读物并不都是珍宝良药,也有垃圾、毒草,会浪费他们的时间,甚至误导他们的人生。30年前,我就曾经花不少时间为孩子们编过一些课外文学读本,把我少年时代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好文章推荐给小读者。这些读本,现在还有孩子在读。

  为孩子们写书,原因其实很简单:我怀念童年,也爱孩子,为孩子们写作,我感到快乐,也使我有“返老还童”的感觉。

  记者:您以散文和诗歌闻名文坛。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后,对自己来说有没有带来挑战?

  赵丽宏:我对儿童文学一直心怀敬意。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用童真的目光、生动有趣的故事,不动声色地讲述深邃的哲理,这对写作者是一个极高的要求。

  儿童小说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故事结构?是否要和我以前的创作做一个切割,用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方式来叙写?是否要俯下身子,装出孩子腔,以获取小读者的理解和欢心?我觉得没有这样的必要。千万不要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悟性,真诚地面对他们,把他们当朋友,把我感受到、想到的所有一切都告诉他们,他们一定能理解,会感动,会引起思考。

  诚如写了《夏洛的网》和《精灵鼠小弟》的E.B.怀特所言:“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是地球上最认真、最好奇、最热情、最有观察力、最敏感、最灵敏,也是最容易相处的读者。只要你创作态度是真实的,是无所畏惧的,是澄澈的,他们便会接受你奉上的一切东西。”

  儿童文学创作必须真诚

  记者:有读者说,《树孩》不仅仅是一部儿童小说,也是一部适合成年人阅读的文学作品。对此,您怎么认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怎样的?

  赵丽宏:很多人对儿童文学有误解,以为儿童文学就是“小儿科”,是简单幼稚的。其实并非如此,优秀的儿童文学非常单纯,但是能让孩子喜欢,在会心一笑中触及人生的真谛。它既有童趣,也有深意,可以引领孩子走向人生的高地,认识生命的美好。

  好的儿童文学,不仅孩子喜欢,一定也是成人喜欢的,就像《安徒生童话》,从小读到百岁也可以。那些看似浅显的故事,隐藏着深邃的哲理,譬如《皇帝的新衣》。

  《树孩》是为孩子们写的,但是也适合成人读。孩子们看到了奇幻有趣的故事,成人或许能从中引发哲学的思考。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富有诗意、饱含哲思的小说。我不想“王婆卖瓜”,但这样的评论和我的创作初衷是契合的。

  记者:对于当前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您有什么看法?作家应该怎样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赵丽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毛病,我一直很关注,比如媚俗倾向。

  怎么媚俗呢?一种是俯就,孩子喜欢吃甜的,就将大把的糖塞给孩子,孩子喜欢搞笑,就不断地胡编乱造,编织搞笑段子让孩子哈哈大笑。但是,这些东西对孩子是不是有用,能不能让孩子留下美好记忆,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大部分迎合孩子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读过以后就会忘记,甚至浪费了他们宝贵的童年时光。

  另外一种是端着架子教育孩子,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摆出教师爷的样子训导孩子,处处设置屏蔽和禁区。这样的态度,其实也不会是真诚的。

  为孩子写作的人,必须真诚,要有一颗透明纯真的童心,把孩子当朋友。没有童心的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是写不出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这两年,我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总会感觉时光倒流,自己又变成稚童、变成少年了。我用稚童少年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想自己的心事。我写每一件事情,说每一句话,描绘每一个场景,都要求自己“变回去”,变成一个孩子,用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思来表达。这样的表达,自然而然发自内心。

作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夏萍 杨岚     责任编辑:叶炜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