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燕兆林:满目青山有新姿

发布时间:2022-03-21     来源:

放大

缩小

  海拔约1500米的靴子坝,就偏居甘肃康县南部山区一隅的林缘地带。这里高寒阴湿,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羊肠小道本来就坑坑洼洼,遇到雨雪天气,里面的人出不去,外边的人进不来,群众生活困难。小村有大气象。在脱贫攻坚的大决战中,靴子坝用短短四年时间,从一个贫困村蝶变为美名远扬的脱贫村。它的“转身”,如一曲悠扬、婉转、高亢的康南山区的山歌,与古老的火烧河一起放歌。

  最美人间六月天。六月的康南大地,万木勃发,山峦叠翠,走进地处闻名遐迩的火烧河沟里靴子坝村,村庄安静祥和,处处彰显着昂扬向上的张力,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道路宽敞,房屋整齐,产业生机勃勃,方方面面都映射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在这里已经开花结果。

  靴子坝村是甘肃康县别具乡韵的一座村庄。坝在山沟。满山的黄土地里,过去只种粮食,现在种得最多的是核桃、药材,还养蜜蜂,养牛羊。去靴子坝的路上,路边山坡地青青小麦拔节生长,雪白刺美花缤纷一地,满野的核桃树枝繁叶茂,挂果,春光芳菲又明丽。六月的火烧沟,除了青山绿水,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遍布在道路两边且摆放整齐的蜂箱了。

  雨后墒饱,山里人趁机栽植蔬菜,除玉米草。阡陌间,地气回暖,山溪潺潺,田间地头热火朝天。在一块田地里,十来名妇女躬腰蹲身,在拔地里的各类花草。她们从二月初就开始整地、薅草,育苗、耘苗。一株株茶树被整齐移栽进田垄,然后扶正,壅土,压实,浇水。那葱嫩的茶苗,一株株,一行行,一片片,赛过春风十里的画图。

  靴子坝曾经偏僻边远,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房屋破旧,生活原始,祖祖辈辈扎站生存在大山沟里,出行上山都从山林路里走。后来,帮扶单位来了,工程队来了,他们实地勘测,群众们自发投劳,背石背砂,先垫平泥泞坑洼,再砌筑桥涵护坡。为了不砍树、不炸山,路顺着草坡弯绕进村。若是挖掉一棵小树,也要栽回林里。三年后,这条从河谷钻进沟岔、又穿溪爬坡的路,经过枫香岭、汪家河、蒿地坝、池家营,绕来绕去终于绕着上了靴子坝。

  条条大路连通枫香岭相接康阳公路后,北上县城南下阳坝极为便捷。十来盏太阳能路灯在深山老林的夜里为行人照亮。告别烂泥路后,乡亲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但户户接通自来水的事情办起来确实愁人。人虽在路边上,水在山谷里,但居住很分散。找寻到旺盛水源后,挖渠铺埋管网,建设提灌,引水上山。通水那天,人们把水桶举过头顶,把扁担挂起,掬起水花捧在掌心,脸上充满喜悦。

  走过山湾,一座古村映入眼帘。山坳的院落里,欢声笑语。在该村最远的一个名叫沈家沟的自然村落,周沈人家在娶媳妇、办酒席,果盘瓜子,菜碟丰盛,酒香满院。两个年轻人用手机直播婚礼民俗,主人家为送亲的小孩们派发红包。新郎新娘自由恋爱,他们放弃异乡的工作,回到家乡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土蜂养殖创业。

  与村主任的父亲爬到山顶,似乎离天更近,感觉能把流云拥揽入怀。站在这茂密的深林里山巅,不时从这片旷野穿越,忽见碧空飞机声轰隆作响,机翼闪烁银光。在这高山巅上从高空看靴子坝,只见深谷幽幽,山山披绿,林海茫茫。

  一座山的春意盎然,离不开村里来的帮扶队。青瓦白墙的是新房,黄绿相间的是田园,沿途怒放的是各色无名花。驻村帮扶队进村时,正是靴子坝人忙碌农事的初春时节,山顶上白雪皑皑。他们迎着风雪,挨家挨户走访,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乡亲们难在哪儿。他们向村组干部和老人们请教前人曾经尝试过哪些生计,摸准脉后,又盘算乡亲们想些啥,缺些啥。起早贪黑种药材、搞养殖、卖山货,走家进户拆危房、改厨灶、建厕所,修花园、种菜园、栽茶树、养土蜂,带着乡亲们把生活领到温煦的春天里。

  帮扶队有位小李,大个中等,戴眼镜,爱说爱笑,人缘好。他帮村里建起了康县百花源林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并注册了商标《康森源》,帮助乡亲们在网上卖农产品。平日里,他乐于为乡亲们捎个东西,换个灯泡。晚上有空,他帮盖房有困难的人家找工匠、买砖瓦,为孤寡老人打扫院屋。农忙时节,他替没劳力的老人收庄稼、背粮食。周末,他开着车把没出过村的老李拉进县城逛公园。为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白杨镇靴子坝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举办了“迎新春·送春联”活动,县委统战部和县文旅局等帮扶单位的书法爱好者们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现场书写春联送给群众。在活动现场,充满新春气息的红纸铺满了桌面,书法家们在鲜红的春联纸上挥毫泼墨,一个个遒劲奔放的大字跃然纸上,若行云流水,刚柔相济,喜庆与祝福随笔而出,一幅幅充满吉祥祝福的大红春联一气呵成,引得现场阵阵叫好,群众争相索要,气氛十分热闹。帮扶责任人还上门为不能来现场的贫困户送去了春联。此次“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不但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祥和的年节氛围,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提升了群众发展致富的精气神,坚定了大家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三年的朝夕相伴,靴子坝人把他、把帮扶队员当成了亲戚。四季的山里稀有的土特产熟了,都会给帮扶队送来一份,要是谁家备下一顿好饭,都不忘请他们去做客。

  和小李一样朴实的,还有八零后青年小刘,是一家养蜂合作社的创办者。大学毕业的他,从城市返回家乡后,建起了山里第一家养蜂专业合作社。许多人跑来看,摆着手不相信他能养出蜂蜜。如今六百余箱土蜂蜜,密密麻麻的蜂箱散落在沟谷、路边。这些蜂箱,正纷纷产出软乎乎的小蜂。他帮带过的上十几户贫困人家中,有不少人学会了养蜂。他全程无偿服务,最后把各家各户的蜂蜜照单回收。尝到甜头的乡亲,团结起更多亲邻纷纷养起了土蜂。他今年扩建了加工生产线,通过一年两茬的养蜂,就能让不少人稳稳当当奔小康。

  沈家河、苇子沟河涓涓流淌。山里人依托四季山花,办起蜂蜜加工厂。山野里的各花儿正次第盛开,山谷变成了花海。一度以挖药、砍树、狩猎为生的山里人,通过退耕还林和生态扶贫,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听,山谷里传来有人在唱小曲:“正月呀,冻冰呀,立春消,二月的鱼儿水上漂,三月的桃花映山红……”竹笋、香椿、蕨菜千发万长,青杏正肥,深山正秀。我聆听露水滋润庄稼,向田野展望。看,澹澹的是春山,蓬蓬的是汀草,山山村村焕然一新,掩映在绿树中的村落,保留着周家古院落、郭家古民居等的民居风貌,大气又亮堂。上百年的古老寨子依旧挺立,起起伏伏的三山九梁更加蓊郁,合抱不住的银杏树愈显苍翠。

  我知道,努力创造生活的人们,生活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创造:每一寸田土,都孕育葱茏;每一座青山,都是养人的金山银山。忽然想起了唐朝诗人钱起《蜜脾咏蜂》的诗句云:“年年花市几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靴子坝群众特别是青年人要像李涛、刘国瑞那样,转变发展思路,学习现代科学的种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资讯条件,更要做一只蜜蜂,不辞辛劳的干事创业工作,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如蜂蜜一样甜的小康生活。

  离开靴子坝时,蓝莹莹的天边,山坡潮润,一片片绿海,美极了。春天从山河醒绿的泥土里抽芽,春天从汽车奔跑的大路上山,春天把孩童的风筝放飞,春天让半开的群花烂漫……茶园吸引着客人摘茶,农户家饲养的太平鸡正啄着主人家的美食,农家房间刚刚又来了一波亲戚,压弯枝头的满树樱桃由翠变红。

  满野生机,一定又将迎来穰穰满家的好收成。已经投入使用的山乡党群服务中心里,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宣讲声,琅琅回荡……

作者:燕兆林     责任编辑:谷然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