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赵朴初的中医辨证思想

——从两张处方笺谈起

发布时间:2021-09-02     来源:团结报

放大

缩小

  1979年11月1日,赵朴初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暂作小憩,抵达苏州,11月2日约请吴中名医、著名脾胃病诊疗专家、苏州市中医医院首任院长黄一峰把脉问诊。

  推崇国医,正信之方

  黄一峰(1902-1990),江苏苏州人。早年自学中医,师从陈秋孚、程文卿。1928年开业行医,临床以肝、胆、脾胃病为其专长。赵朴初这次抵苏后偶感不适,所以慕名前往问诊。黄一峰慎重为他把脉,诊断结果为轻微感冒和轻微咳喘,遂开出处方:薄荷2g,防风10g,桑叶10g,前胡10g,牛蒡子10g,粉桔梗3g,竹茹10g,陈皮3g,款冬15g,黄芩5g,杏仁10g,板蓝根10g,赤芍10g,广玉金10g,白前10g,炙款冬10g。

  黄一峰嘱此为甲方,服用剂数5帖,赵朴初照方在苏州国营健康药店抓药2帖,每帖0.5元。因为该药颇有疗效,赵朴初在随后的上海之行中,于11月4日在上海瑞金药品商店购买了配药。

  11月3日,赵朴初再次与夫人陈邦织到黄一峰处问诊,黄一峰进一步诊疗,为赵朴初书写病历为:频年致公辛劳过度,营血不足,血虚无以养心,心悸心律不齐转年一直稳定,近新感诊疗,有咽红哽痛,夜疾尚可,肺脾肾(肺)当正常,轻度动脉硬化,拟先疏风化痰泄热。甲方(同上,略)。

  针对体虚易感,他又开出平常药方:轻感冒、轻咳喘,桑叶3g,防风3g,桔梗2g,板蓝根3g,生甘叶1g。并嘱每日以方代茶,10帖一疗程。这副方剂也许对赵朴初较有疗效,在后面的行程中他在扬州市红心药店又照方买了10帖,每帖0.4元。11月19日,赵朴初回到北京后在西单国药北新华街门市部又照单购了10帖,价格仍是0.4元。

  1927年,赵朴初在东吴大学就读时患肺结核,经常吐血,不得不退学养病。在那个年代,即便如上海具备比较好的医疗条件,肺结核病也被视为重症。为此,赵朴初遵从医嘱采取中医治疗,养阴润肺,清热杀虫,广访民间良方,遏制了病魔。1935年,赵朴初用“饮水”笔名在《浙江青年》第2卷第1期发表《蒜与蛤蚧能疗肺病》一文,分享治病心得。

  有客于欧者,骤病肺,延医诊查,而刀圭咸罔效,寝而疲萎,若疾入膏肓矣。医皆谢弗治,劝归国,免遗骸万里,此君遂惨然行,洎抵沪,亲朋走视相咨嗟,或以单方进者,谓只以大蒜充药饵,日服之,可愈,无已,姑试焉,匝月病渐瘥,更历数旬,所患若失,益以调补,壮健逾初,迺复作欧游,前医讶询得合法?举以告,于是世人方知蒜疗肺也;因化制为药,以廖同病者。盖天地间物,各有其性,性足相制,即奏奇功,如岭表录异所载蛤蚧能治肺疾,其性殆类乎蒜邪?予不知医,愿医者并以研之,庶有裨于起沉疴者。据录异云,蛤蚧首虾蟆,多巢于树,药力在尾,不具者无功,政和本草亦载之也。

  赵朴初笃信祖国传统医学,每当患病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中医治疗。70年代初,赵朴初常犯心脏纤维颤抖,他听闻上海几个药厂联合成立了一个研究组,制成中药注射剂专门治疗心房纤颤和间歇脉,已由上海曙光医院试用,并推广到广慈医院及其他医院试用。赵朴初征询他的主治医生耿大夫意见,耿大夫认为方子可用,他就先买这几味中药煎汤服用,然后托人从上海买来注射针剂17支,义务当了一次试药员,果然很有疗效。赵朴初的“朋友圈”亦有不少人是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如孙伯扬、方定华等等,赵朴初身体多病,既有湿痰的底子,又有心脏的毛病,这些大夫辨证施治,有补有泄,使他得到有效的治疗。当然,赵朴初也不排斥西医疗法,而是中西医结合,各取所长。

  精神豁达,祛病良方

  20世纪20年代,赵朴初在东吴大学附中读书时,因肠胃不好,曾和同班同学孙起孟等相约吃素。

  张梦白问赵朴初:“你不怕营养不够?”

  赵朴初说:“我不忌牛奶、鸡蛋。”

  鸡蛋是日常的食品,也是必需的营养品,不在赵朴初的禁戒之列。赵朴初吃鸡蛋也很讲究,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每每去购鸡蛋,夫人陈邦织就吩咐要买养殖场的鸡蛋。为什么?因为这种孵化场的养殖,一般鸡蛋都不会受精,自然不会孕育出生命,是自然馈赠的滋补之物。

  赵朴初老友傅抱石的爱女傅益瑶某次笑问赵朴初是不是吃全素,他说有时候是吃素的,但没有刻意如此。他喜欢吃素,但又遵医嘱注重营养全面以利健康。

  赵朴初吃素,除了身体原因外,多少受到信佛的母亲影响,也受到信佛的舅舅关絅之居士的影响。上东吴大学附中前,赵朴初曾在上海读书,住在表舅关絅之家。读大学三年级时,赵朴初因患肺病,离开了东吴大学。由关絅之介绍在觉园佛教净业社养病,随后长期从事佛教工作。在觉园,赵朴初一边读书养病,一边兼做秘书,收发报纸、起草文件等,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佛教结缘的道路。

  赵朴初信奉《灵峰宗论》上的观点,说:“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身体不求无病,无病则骄奢淫逸,做事不求无难,无难则以为世事易成,不知珍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赵朴初吟诗“十年同渡风波恶,梦里寻甘病得闲”送朋友,表达了对治病的辩证态度。病本来是坏事,治病得到了休闲,这又是好事。因为心里有佛,无论遇到什么难事,赵朴初总持乐观态度。

  注重食疗,博采众方

  花生是赵朴初食疗的首选之物。在东吴大学读书时,赵朴初患有营养不良、咳嗽痰喘及胃溃疡。为能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他经常吃花生米来缓解疾病的苦痛。花生含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等,其热量也高过一般肉类。对于赵朴初的症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从1930年第56期《上海医报》上他发表的文章《长生果的功用》来看,赵朴初对花生的作用,非常有研究。

  长生果,一名落花生,又名土豆,又名番豆,又名香芋及土露子。其种自清康熙年间,由僧人应元,从日本寄至广东,后始偏于中国。

  食此者,无阶级之可言,茶余酒际,莫不以此相饷。然知其功用者绝鲜,夫长生果,味甘、气平,煮食可清热、化燥痰、清上焦肺气,故可治风热,而愈耳疳,炒食可温肺,吐湿痰,开中焦胃气,故可治痰喘。而愈痎疟,世人谓为生痰者,由于不明吐湿痰之理,只知服炒长生果后,必立见有浓痰吐出。遂目为生痰之物,虽咳嗽胃呆而不敢食,不知其能立吐浓痰者,乃其温肺开胃,将肺胃中所停滞之湿痰,顷刻吐出之功用也。所忌者,过服炒食,使肺由温而燥,致肺药不举,因而足痿耳。不可与甜香瓜同食者,因甜香瓜之性,寒而生湿痰,与长生果,适成反例。故同食虽不杀人,亦必大伤肺胃之气,若肺胃去虚之人,未有不殆者,倘误中此毒,可急服甜香瓜蒂以吐之。

  赵朴初藏书甚多,于诸多佛教典籍中,有不少关于养生食疗的书籍,在这些书中,赵朴初圈圈点点,他喜爱用红圆珠笔标注出有益于他健康的食疗之方。兹录一二如下:

  一、甘蔗马蹄汤:甘蔗1000克,马蹄500克,红萝卜250克,将甘蔗洗净,切成小段,马蹄洗净切碎,红萝卜洗净切块,共加水煎,水沸1小时取汤饮用。甘蔗滋阴清热;马蹄又名荸荠,功能补脾肺,清热生津;红萝卜补中下气,止咳嗽。

  二、饴糖萝卜汁:饴糖15克,萝卜汁1茶杯,两味混合调匀,炖沸15分钟后饮用。饴糖滋阴润肺,萝卜汁宣肺降气,两味同用补虚理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咽干、气咳等症。

  辩证养生,长寿之方

  赵朴初一生屡经磨难,饱受沧桑。他说:“一个人不怕身体底子差,关键是个人要注意养生,既要注意多活动,不断健身,又要注意修养,不断净化心灵,做好养心。身体再好,自己不注意保养,不懂得养生也不行。”在长期的生活中,赵朴初养成了独特的养生之道并一直坚持。

  一是挥毫写字。赵朴初说,坚持写毛笔字有很多好处,它有益身心健康,这是他几十年的体会。“平日我们学习书法,从临摹碑帖到书写作品,甚至连磨墨、涮笔等都是在运动中完成的。而且在书写时头要正,身体要直,肩要松弛,呼吸深而均匀自然,精力集中,全身处于一种运动状态,指、腕、臂、腰和四肢肌肉都得到锻炼,尤其是写大字,笔要大,用力也大,非经全身用力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对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对身体是很有益的。”他还说,提笔聚精会神地写字时,各种烦恼和紧张很快就会忘却,心情变得平静、舒畅,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书法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给人高尚的美的享受。

  二是打太极拳和按摩。赵朴初说,“打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一定要领,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很好的锻炼。每打一次拳即一身汗,刚打一会儿身上就发热了。打太极拳动中有静,不只养身,还可养心。”赵朴初还坚持每天起床前做自我按摩,揉肚子。他认为:一个人的五脏六腑要加强活动,每天起床前他都揉肚子,用右手顺时针揉300次,再用左手逆时针揉300次。这样长期坚持,对强健内脏很有好处。赵朴初在医院里也坚持运动锻炼,上午走3000步,下午走3000步,晚上还要走3000步。

  三是凝神数息。赵朴初在送沈尹默的一首诗中写道:“运腕不违辩证法,凝神自是养生方。”凝神是禅宗的要诀之一,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目的是血行保持正常通畅。静坐凝神的时候,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部,排除各种杂念。杂念排除,就会出现无念境界。练数息,一呼一吸叫作“一息”。将两眼轻轻闭合,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这叫作“心血相依”,同时意守下丹。呼吸的气息逐渐延长,达到小腹。

  四是淡泊名利,净化心灵。赵朴初历尽艰辛,但始终心平如镜,做到“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他说,一个人自私的思想少一分,自由就会多一分。“一个人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对生活中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太计较了,看得太重了,更不能怄气!”

  勘破生死,立世之方

  赵朴初于1907年11月5日,出生于安徽安庆天台里,4岁时随父母回到安徽太湖县祖居寺前河状元府,直到1920年离家外出求学。1996年1月,赵朴初曾写下一首诗《口占——大病几殆》。诗中写道:“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表现了赵朴初只要一息尚存,就应工作,不能懈怠。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精神是打起来的,像水桶打井水那样不停地打水,井水才能上来。“一个人就得这样,不要迁就自己,要不断地给自己打精神,给自己鼓劲。”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1996年10月,赵朴初在北京医院曾立遗嘱:“遗体凡可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以上偈语书于遗嘱之后,充分表达了赵朴初不惧生死、来去自在的境界。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作者:谢 华 武玉梅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