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党合作中的个人交往与个人修养
——以毛泽东、周恩来与民主党派领袖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交往为例
二
第一代民主党派领袖与第一代中共领袖为什么能够成为患难之交,且在风雨如磐的岁月中同舟共济、大业共创?固然,离不开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但其个人修养也至为关键。个人修养的内涵很丰富,但就第一代领袖们的交往而言,政治修养和文化修养至关重要。
对政治家来说,政治修养集中体现在政治品德和政治智慧上。
政治品德是政治修养的灵魂,而灵魂的高尚纯洁与否,是由政治家从政、政党问世的初心决定。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袖和民主党派领袖,尽管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初心基本相同。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就代表共产党人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一脉相承,如薪传火,无他道”。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的利益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清楚地镌刻在共产党人心中。1921年,毛泽东指出:“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这是宗旨所在。”1925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941年,毛泽东更是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第一代中共领袖的初心。民主党派的初心是什么呢?彼时的第一代民主党派领袖,虽然暂时还没具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是其共同初心,所以,在民主党派的旗帜上,也鲜明地写着:“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建国之最高理想,为民有、民治、民享”“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建立独立富强之中国”。因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各政党的共同目标。”
“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外合不由中,虽固终必离。”新民主主义时期,哪怕环境再险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始终不离不弃,就是因为志同、心同、目标同。初心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具有高尚纯洁政治品德的共产党人和民主党派人士,必然有着为坚守初心实现初心而赴汤蹈火的勇气和取义成仁的精神:毛泽东赴渝的弥天大勇和周恩来常处“虎狼之窝”而不惧的豪胆自不必说,且看:从李大钊到方志敏,从瞿秋白到刘胡兰……;从下关身负重伤的马叙伦、雷洁琼到昆明身中数弹的李公朴、闻一多,从囚禁“七君子”的江苏横街监狱和司前街监狱到杀害仁人志士的重庆歌乐山、成都十二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了初心,共产党人和民主党派人士携手并肩、团结战斗,生死与共:路,一起走;心,一起跳;血,一起流。
政治智慧是政治修养的大脑。早在1912年,还是湖南省立一中学生的毛泽东,就被校长符定一和其他教师一致认为:“是伟人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矣!”固然,这与毛泽东出类拔萃的文笔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师长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毛泽东远见卓识的政治智慧。无独有偶,当周恩来还是南开中学学生时,校长张伯苓就不止一次地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而进士出身曾为清翰林院编修的严范孙则认定周恩来“有宰相之相”“是宰相之材。”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李济深也认为:毛、周二人“才能出众”。论政治智慧,毛、周二人,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杰出的代表,民主党派领袖则是民主党派智慧的化身。政党领袖的政治智慧,其实就是政党的政治智慧。就多党合作而言,团结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进步人士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共同将中国带上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政治大智慧;民主党派领袖的政治智慧,虽然各有异同,但响应中共“五一”口号,放弃昨非,拥抱今是,择善而从、择善固执,顺应历史潮流,作出正确选择,接受中共领导,携手迈向共和,同心建设新政,合力为民谋福,无疑,这是民主党派领袖以及民主党派集中体现的最大的政治智慧。
政治品德与政治智慧完美结合,高尚纯洁的灵魂与颖悟绝伦的大脑浑然一体,铸就共产党领袖和民主党派领袖牢不可破的友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合作。用一位民主党派领袖的话说,那就是“民主党派之所以逐步拥护共产党,完全是出于对当时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行动,以及共产党员的伟大献身精神所感染和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