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史(1945—2007)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背景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了全党全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号召工人和知识分子要踊跃投身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为调整和改善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调动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积极性,1958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第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彭真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对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不要总是斗下去,把弦绷得那么紧。现在整风应该告一段落,转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实践上来,从斗争为主转入以团结为主,让他们到实践中去以实际行动来表现思想改造的决心和成果。工业资本家也好,商业资本家也好,小业主也好,民主党派成员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大家统统到实际中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①
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共中央统战部根据上述意见制定的统战工作方针,确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要领导知识分子和各民主党派成员到实践中去,同全国人民一道,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参加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从工作和劳动的实际中,调动和发展他们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作用,检验他们的整风成果;同时要求他们在实践中按照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六条政治标准,继续进行自我改造,使社会主义改造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密切结合,相互促进。这一方针表明共产党决定结束党外整风,这对于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58年8月,民进中央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作出了关于提前召开民进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要求各级组织在当地中共党委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结束一般整风。 11月5日,民进中央整风办公室在《民进整风简报》上发表社论,宣布民进的整风运动“现在已经胜利结束”。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8年11月至12月,民进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分两阶段进行:11月16日至30日为预备会议,12月1日至9日为正式会议。出席这次大会的共313人,其中正式代表235名,来自中央和 41个地方组织。大会主要议程是:1.总结过去工作,特别是反右斗争和一般整风的收获和经验教训;2.讨论并决定今后的方针任务和根本改造规划;3.改选中央领导机构。
预备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了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和周恩来总理关于国际国内形势报告、关于民主党派作用与改造问题报告的传达。陈毅副总理和文化部、教育部的领导分别到会向大家作国际形势和国内文化、教育方面的报告。周总理并忙中抽暇,接见了民进负责同志,并与他们进行了座谈。
12月1日,民进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周建人致开幕词。王绍鏊代表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他回顾了民进二大以来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总结了整风反右斗争的收获、经验和教训。报告在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经过整风反右斗争成员的思想状态及组织状况后,提出今后全会的工作方针是: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速进行组织和成员的根本改造,破资产阶级立场,立社会主义立场,继续深入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积极参加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大会一致批准了这个工作方针。
由于当时“左”的思想的错误指导,这次大会“确认”了民进“绝大多数成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们会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资产阶级性政党”,提出“继续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会的政治面貌和组织面貌,应当是我们会今后严重的政治任务”。因此,大会决定把整顿和改造组织、强调个人进行根本改造作为全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车向忱在大会作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组织改造规划》的报告。这一报告和大会通过的《决议》都强调,各级组织和个人都要制订改造规划,通过改造达到改变组织面貌和政治面貌的目标。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由76名中央委员、29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在五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了由29人组成的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马叙伦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车向忱、杨东莼当选为副主席,徐伯昕为秘书长。
民进三大是在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召开的一次会议,因此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这次大会肯定了会内“整风”“反右”的所谓丰硕成果,总结了所谓的斗争经验,还“确认”自己仍是资产阶级性的政党,其成员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显然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左”的思想的产物。但是大会要求成员进行思想改造,提出“服务与改造相结合”“改造是为了服务,多一份改造就多一份服务”的口号,对调动成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作贡献,还是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的。
①参见《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5月,第370—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