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史(1945—2007)
民进九大后,社会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全会有了普遍提高。2003年10月,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社会服务工作是我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实践,是参政议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我会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的重要形式,是调动会员、增强民进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扩大我会社会影响、树立我会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会议对进一步加强我会社会服务工作作出了部署和要求。
从2003年至2007年,民进围绕促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深入开展“科教扶贫、生态富民”示范项目和重点地区支边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重点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和科技示范结合起来,把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定点扶贫”“科教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路子,不断探索参政议政出实招与社会服务办实事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和途径,为改善贫困地区面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努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台工作精神,不遗余力地推动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支持和服务于民办教育界会员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引导和组织民营企业界会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回馈国家社会和人民。我会社会服务工作成绩斐然,受到好评。
定点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
河北省滦平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国务院确定的民进中央机关定点帮扶县。会中央对河北省滦平县的定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措施支持滦平县的发展。
不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抓好科技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会中央多次联系北京市农业局、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帮助滦平县发展种植山地菜和温室蔬菜;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滦平县科技扶贫生态富民示范工程”,建立“四倍体刺槐速生丰产饲料林示范基地”“苗木花卉引种示范基地”等七个示范项目,推动“百里白色长廊”生态型高效农业产业带的开发;在滦平县建立“科技扶贫生态富民培训中心”,为滦平县培训干部教师近千人,向150多位农民传授实用技术。
利用我会教育优势,促进劳动力培训就业转移。帮助滦平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该中心几年间为当地培养培训各种实用人才4000多人,并被确定为省级劳动力培训就业转移基地;会中央和民进宁波市委会先后联系多位港台爱国商人,为滦平县捐资建设7所希望学校,解决了3200多名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积极关注、促进滦平县域支柱产业的发展。2005年,在我会积极倡议和国家扶贫办、河北省政府的支持下,有数个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滦平,有力促进了滦平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当地近2万户农户脱贫致富,滦平县的支柱产业由此形成。同时,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要求,我会将工作重心下移,在付营子乡凡西营村和靳家沟门村着力实施整村推进,从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入手,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注重使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有力推动了滦平县域经济的发展。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滦平县于2007年完成脱贫任务,经济社会进入了良性循环发展阶段。
重点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同时,各级组织积极参与有关重点地区或重点项目的支边扶贫工作。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着力推进以金银花种植为主的智力支边工作。金银花的种植始于1998年5月,时值许嘉璐、张怀西赴黔西南考察,在地处深山的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发现金银花种植是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当即指示要认真加以研究,会中央此后开始支持安龙县德卧中学开展了金银花种植试验,并多次与国家林业局有关领导商讨此项目。《人民政协报》2003年8月29日以“石漠绽放致富花——民进中央在黔西南地区以生态项目金银花种植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纪实”为题,对此项活动作了专门报道。在会中央积极倡议下,2004年5月,由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国家林业局共同建设的贵州黔西南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工程在贞丰县珉谷镇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在项目启动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依靠国家林业工程投资,当地政府与人民不懈努力,民进中央积极协调服务,顺利完成了种植任务,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金银花基地涉及黔西南州全部8个县市,共覆盖4.26万户18.25万人,使得昔日的石漠荒山覆盖上了金银花,不仅为石漠化的治理找到了一条途径,又使贫困山区的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体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业并成为多党合作的成功示范和民主党派智力支边品牌项目,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欢迎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以林业生态建设和教育文化帮扶为重点推进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建设。2002年以后,会中央主要领导多次赴毕节地区考察调研,就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毕节试验区扶贫工作发表指导性的意见,推动该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完善,并协调国家林业局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给予了密切的配合和诸多项目、政策、资金的支持。金沙县是民进中央在毕节地区的对口帮扶县,会中央与金沙县委县政府共同开展了金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对西洛乡金槐村、中心村两个示范村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证修改。同时,把发展文教事业、培养人才作为支边工作的重点,先后从试验区组织100余名教师到北京、上海、湖南、江苏等地接受系统培训,并捐赠电脑、图书等帮助石场中学和西洛乡中心校、龙里学校的建设;另一方面,以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为重点,邀请中科院知名环保专家考察金沙环境污染与治理状况,帮助制定环保专项规划,并启动了金沙县经果林基地建设。
科教扶贫与服务西部大开发的工作取得新突破
会中央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发挥智力、人才资源等优势,继续推进“六个西进”,广泛开展科教扶贫活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经会中央积极倡议推动,“关中星火产业带”与“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相继启动,会中央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甘肃、重庆等地调研,组织专家、企业家考察星火项目,为星火产业带建设提供技术人才资金支持。
从2003年开始,会中央相继组织了“百企入晋”“百企龙江行”“百企甘肃行”等活动,联系香港长江开发沪港促进会在重庆举办了主题为“新市场、机遇和增长”的“CEO真知灼见论坛重庆论坛”,组织企业家会员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对促进国内外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促进作用。
会中央与科技部继续共同推进“青年星火西进计划”,命名贵州省安龙县德卧中学、甘肃省酒泉职业高中、重庆市永川松既职业高中、河北省滦平县等四个全国首批青年星火西进计划示范基地,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
积极探索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为载体开展科教扶贫工作,会中央主动争取农业部支持,支持吉林、辽宁、江西、广西、陕西、甘肃等省民进组织参加,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生态与富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延安民进的舍饲养殖扶贫项目、山西民进的种植业扶贫项目、广西民进的生态能源文明小康村建设、四川民进的“进康合作”项目,都取得了富民和生态、社会、政治等多重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3年的四年时间里,我会各级组织和会员共开展扶贫活动3019次,有36150人次参加,使606448人受益;从2003年到2007年,我会在“走进西部——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中共结对18150对、资助贫困生15714名,组织几十名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到黔西南、遵义等地义务讲学,培训当地教师1000余名,为8000名学生上义务课,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级组织还先后成立了西部教师培训站,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民办教育界会员、民营企业界会员工作呈现新局面
教育界是民进的主要界别之一,各级组织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民办教育界会员工作呈现新局面。
通过多次举办民办教育论坛,联合中华职教社等单位对河南、四川等地民办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召开职业教育座谈会,认真研讨民办教育发展规律,为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配套政策提出意见建议。
关注民办学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我会各级组织和会员创办各类民办学校312所,教师总数24215人,在校生276883人,累计毕结业生1900239人,资产共计297891.77万元。这些民办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共资助贫困学生17994人,资助金额达4066万余元,培训下岗职工21140人,我会会员黄藤创办的西安外事学院仅在2006年就协助政府免费接收了1576名失学学生。
在企业界会员工作方面,各级组织本着“教育、引导、支持、服务”的方针,认真开展工作。为加强与企业界会员的沟通联系,会中央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省级组织成立了企业家联谊会等机构,到2007年已有十余个民进省级组织成立企业界会员联谊会,它们开展互访、参观考察等活动,在沟通地方组织与会员联系、促进会员间交流合作、推进相关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7年,民进有民营企业界会员约1千人,其中安排各级人大代表43人、各级政协委员206人,向社会捐资3.78多亿元,协助政府安置下岗职工和扶助灾区孤儿近5万人,捐建希望学校1012所,他们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在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中贡献突出,我会会员李国武任总经理的湖南临湘市民营企业富食村,尹明善任董事长的重庆力帆集团,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
港澳台联谊工作取得新发展
2003年7月1日,香港发生了回归祖国后较大规模的游行事件,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的认同出现了问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出现新的情况,“一国两制”的实践面临着新的挑战。
针对这种状况,按照民进中央的整体部署,我会各级组织将港澳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挥与港澳台海外的联系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寓争取人心于交流之中,为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做了很多工作。
在港澳工作中,我会每年接待港澳访问团组和各界知名人士几十批次、近千人次,应邀会见了“香港中小学教师国情与通识教育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暑期研修班”、香港“同心同根万里行二○○五——伟大建设之旅”交流团、“青春祖国行”京港澳中学生专列夏令营、“澳门教育界代表国庆访京团”、香港会计师公会访问团等港澳各界人士,邀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10所学校师生参加“香港——黄石英语夏令营”活动,会中央主要领导并应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新世纪论坛、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等学校和爱国团体的邀请,到港澳访问讲学,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
在对台工作方面,注重打造品牌交流活动,连续举办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两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两届“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等多场规模较大的对台活动,为海峡两岸同胞搭建交流的平台,得到海峡两岸政界、学界和企业界人士的响应,累计参加人员3000多人次。
民进中央主要领导应邀出席海峡两岸论坛开幕式、两岸青年联欢节开幕式、中华文化青年论坛开幕式、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开幕式等活动,会见台湾新党负责人、全球华人反独促统联盟访问团、台北大学师生访问团,并以叶圣陶研究会的名义组织教育出版参访团赴台交流考察等,对促进两岸交流往来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影响。
各级组织积极响应会中央号召,北京、广东、福建、上海、广西、天津、浙江、江西、湖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方组织,通过来访接待、座谈交流、举办摄影展、吸引捐资助学等形式,加强与港澳台的联系,全会呈现出协调一致共同做好港澳台工作的局面。
参与抗击“非典”斗争接受考验
2003年初春,我国部分省市出现非典型肺炎。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一场灾难,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国民主促进会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谱写了众志成城抗“非典”、和衷共济渡难关的壮丽诗篇。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民进中央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行动,沉着应对,迅速研究实施防治措施,确保民进中央机关不出现疫情,并向全会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高度重视“非典”的防治任务,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结合“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夺取“非典”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为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各级组织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发出慰问信、组织义诊队伍下农村、到一线慰问医务工作者、到社区开展宣传、发动会员和企业家捐款捐物等,积极投入到抗“非典”的斗争之中。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在这场斗争中受到了锻炼和教育,展示了民进作为参政党的良好形象。
2003年7月,民进中央作出决定,授予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表现突出的114名会员“优秀民进会员”称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广发、天津市科委副主任兼市防治“非典”科技攻关专项组副组长何志敏、辽宁省辽阳市副市长姜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邓宗全、上海上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邓莹、浙江省浙医二院ICU室主治医生李立斌、郑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沈照波、广州美术学院民进支部主任贾云、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陕西西安华海医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孝林等,成为我会抗击“非典”斗争的先进典型。
我会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在社会服务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有关方面的褒奖。在2005年国务院举行的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民进四川省委会、云南省委会荣获先进集体称号,龙耀宏、李士杰、马文宝等三位会员荣获先进个人称号;在2006年国家科技部召开的全国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总结表彰会上,民进贵州省委会被授予星火科技先进集体;在2006年中共中央统战部举行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我会有15个先进集体和5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2006年9月,为进一步表彰先进,激励会员,民进中央分别召开了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和“民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暨座谈会”,授予50个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75位会员“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9个单位“民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称号,50名会员“民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称号。这些受表彰的代表中,有参政议政的能手、有致力扶贫的典型,有岗位建功的先进、有热心会务的模范,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领域中,展示了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锐意进取、奋发向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