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史(1945—2007)

后记
第四节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我会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既是发挥我会人才优势,积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为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统一认识,全面推动社会服务工作

  民进中央召开了各类社会服务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民进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1998年4月,民进社会力量办学研讨会在西安市举行;1998年9月,民进八省(区)第十六届社会服务工作会议在沈阳市举行;1999年11月,民进中央在河南郑州召开了民进社会服务工作研讨会;2000年2月,民进西北五省区西部大开发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行;2000年4月,民进全国民营企业界会员会议在重庆市召开;同月,民进中央在重庆市召开“民进西南五省(市区)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2000年8月,民进东北、华北八省市区社会服务工作会议在吉林集安召开;2000年9月,民进西部大开发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同月,民进办学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2001年7月,民进中央在甘肃省平凉市召开了“走进西部——手拉手助学活动现场会暨工作会议”;2001年10月,民进民营企业界会员会议在南京举行;2002年1月,民进中央在京召开“星火西进”工作座谈会;2002年10月,民进中央在湖北武汉召开“民进‘同心工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座谈会”;2002年10月,“民进办学工作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这些会议对推动我会社会服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9年9月,在温州召开了民进经济界会员座谈会,一个重要的成果是这次会议首次将经济界会员定位为民进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半之后,李瑞环在一次政协大会上将经济界人士定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并在宪法中正式确立。

  2001年民进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民进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指导原则,指导全会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各级组织把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作为民进会员继承和发扬民进优良传统的体现,作为民进参与社会实践、发挥会员余热、为人民服务的渠道,作为广大会员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提高思想水平的管道,作为参政党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参政议政的信息来源,坚持社会服务的奉献的原则、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务实的原则和不断向广度、深度推进的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全局,在继续做好支边扶贫工作的同时,以推进“同心工程”和“六个西进”为抓手,积极参与全国和本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扎扎实实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社会服务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8年以来,我会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定点扶贫地区为重点,以智力扶贫为方向,通过调研考察、召开会议、资金支持、人才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为国家中心任务服务,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做实事。

  扎实有效地开展支边扶贫工作

  会中央多次派出干部,深入贵州、广西、河北、山西、重庆、甘肃、陕西、宁夏等地和定点扶持的贫困区县进行考察调研,为当地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出谋献策,重点开展了对河北省滦平县、贵州省黔西南州、毕节试验区和广西百色地区田东县布兵乡的定点扶贫工作。

  为了支持河北滦平县早日摆脱贫困,会中央从1998年开始,帮助滦平县引进三个玉米优良品种,建设蔬菜大棚,培养实用农业技术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联系北京三家医院与滦平结成对口医院并开展医生培训,多方支持滦平县医疗卫生事业;在北京市教委大力支持下,促成北京市西城区、石景山区十余所中小学与滦平县中小学结成“姊妹学校”,为滦平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标贡献了力量;联系由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北京市昌平农职校牵头的四所学校,协助培训滦平县职业高中学生。尤其是在支持滦平县教育发展中,明确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校乡联合、扶贫兴校”“教育架金桥、走科教兴乡之路”的智力扶贫方向,并在平坊乡进行“科教兴乡”示范的实验,在付营子乡中心学校开展科技示范推广,使学校成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带动全乡农民脱贫致富、初步达到小康标准的经验。

  《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对这两个典型进行了报道:“民进中央力求通过一乡一村的示范作用,不仅使滦平县的教育扶贫工作更扎实,更有成效。而且通过滦平县职教中心的探索,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找出一条兴旺之路。”

  贵州省黔西南州作为“星火科技扶贫实验区”,多年来一直是我会的重点扶贫地区,除继续支持原有的芭蕉芋项目外,以发展职业教育为依托,引进数十个高新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着重开展了“两桃(核桃、大桃)、一棚(蔬菜大棚)、一菇(蘑菇)、一花(金银花)”的生产实验。1999年为黔西南州农校引进了获联合国科技发明之星奖的“矮株、密植、早熟、高产”桃树项目,2000年为普安县引进优质“早实薄皮核桃”项目,2001年帮助安龙县德卧中学引进“德国平菇”“中国农大平菇”“猴头世界菌”等菌种和栽培技术等,对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对黔西南州的教育扶贫,会中央于1998年多方筹集建立“扶贫助学基金”,每年扶助3个县50名贫困失学儿童并奖励教师,积极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北京市教委大力支持下,先后组织北京市部分重点高中、昌平农职校、劲松职业高中、黄庄职业高中、大兴第一职业高中、民族职业高中等到黔西南州考察,与当地有关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建立互帮互学关系,并与贵州省委会合作开展讲学培训工作,帮助黔西南州培训专门技术人才。

  据统计,我会各级组织自开展支边扶贫工作开始到2002年,共确立村级以上的扶贫点414个,到2002年,已完成扶贫任务的有235个,占57%,尚在继续挂钩扶贫的单位有179个。仅在2000年和2001年,就有28个省级组织的146个市县组织的14299人次参加了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共开展支边扶贫活动1237次,受益人数31万人,投入和引进资金1128万元,捐助的计算机、书籍等物品折合人民币391万元。

  我会的支边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1998年10月,国家民委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民进浙江省委会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民进会员、鞍山市政协副秘书长王革同志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1999年,民进四川省委会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会中央重点支持的黔西南州安龙县德卧中学,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百万工程农科教一体化实验基地”。在会中央和四川省委会共同努力下,西蒙得木项目于2000年在国家“星火计划”中得以立项,不仅有利于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而且在西部大开发中更有退耕还林、扶持农民脱贫的实际意义,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面向社会办学工作成效显著

  1998年在西安召开民进办学工作会议后,我会办学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到2001年,我会地方组织和会员共开办民办学校309所。按举办主体分,地方组织主办164所、地方组织与其他单位联办20所、会员个人主办111所,由企事业主办聘请会员当校长的14所;按学校类型分,高教类21所、普中类39所、中职类35所、小学类9所、幼儿园29所、成人教育类15所、短训班97所、混合类55所。共有在校生299730人,累计毕结业生1761109人。有教师14777人,其中专职8398人、兼职637人。学校资产总计202435万元。学校或校长受省级以上表彰的有34所,受市级表彰的48所,受区县表彰的13所,受表彰学校占学校总数的30.7%。

  为推动民进各级组织和会员个人办学工作的开展,提高我会民办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安外事学院协助下,2001年我会在湖州、苏州、南京成功举办了“民进民办学校校长学习班”,18省区市的56位校长参加,受到与会校长的一致好评。

  这一时期我会办学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几个“全国第一”:黄藤创办的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汤有祥创办的浙江安吉县上墅私立高中,被文化部文化信息管理中心和国家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认定为“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级中学”;上海民进自强进修学院,是成人教育学院中最大、坚持得最好的;张鹤立创办的鹤立幼儿园和鹤立小学,是全国最大的民办幼儿教育集团。在2002年光明日报社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中,黄藤和汤有祥被列为候选人。

  稳步推进民营经济界会员工作

  教育、引导、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界会员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为这一时期我会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我会按照“团结、引导、服务、支持”的方针,倡导民营企业界会员做有坚定政治信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秀建设者、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不断取胜的建设者,做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知识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的与时俱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做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道德高尚、品行优秀、商德诚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努力促进我会民营企业界会员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我会有经济界会员686人(担任企业负责人的有435人),其中在公有制企业工作的252人,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399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118人。我会经济界会员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较大的贡献,五年间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4399万元,安置下岗职工3785人。

  积极推动并实施“同心工程”

  1997年11月,为配合党和政府实施下岗人员再就业工程,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华职教社共同倡导旨在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的“同心工程”。

  会中央迅速作出动员,要求各级地方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好“同心工程”,积极参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各级组织对“同心工程”工作十分重视,北京、江苏、上海、天津、黑龙江等省级组织以及河北衡水、保定、辽宁锦州、黑龙江哈尔滨、佳木斯、江苏淮阴、浙江嘉兴、安徽合肥、淮北、江西南昌、赣州、广东揭阳、四川遂宁等市级组织,在参与“同心工程”中成绩突出,他们通过提出提案、议案,进行义演、义卖、募捐,举办讲座和咨询服务,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献策出力,对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推动民办学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开展培训工作,深受下岗职工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从1997年开始到2001年底,各级地方组织及所属会员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84期,培训46766人次,培训后上岗29572人次。把依靠会员所办企业安置下岗职工作为开展“同心工程”的一个有效途径,共安置下岗职工27851人,北京“新世纪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北京三替城市管理(集团)公司等表现尤为突出。

  我会开展“同心工程”的工作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12月给我会回函,肯定了我会在开展“同心工程”活动中,热忱关心下岗职工问题,为再就业工作献计献策,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多种形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开展“六个西进”活动

  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会不断创新,开展了以星火西进、青年星火西进、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走进西部、百名优秀教师西部行、百企西进、引资西进为主题的“六个西进”活动。“六个西进”活动,成为民进八大后五年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亮点。

  星火西进。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后,会中央一直以深厚的感情关注这一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关注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通过开展科技咨询、推广科技示范,为调整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做出贡献。2001年,我会沿陇海线“西进”,选择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四个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特色鲜明的省份,先后到17个地市、20多个县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深入考察调研。2002年6月,会中央与国家科技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联合召开“星火西进研讨会”,总结工作经验,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

  青年星火西进。在2002年4月召开的全国农村青年工作会议上,会中央与团中央、科技部共同拟定《青年星火西进计划方案》,并于同年6月联合启动“青年星火西进计划”。开展青年星火西进活动,旨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组织东中部地区的科技、人才资源,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协作和科技服务,帮助西部地区农村青年提高科技素质,提升西部农村的科技支撑能力,促进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群众增收。各地组织科技、经济、教育界的会员,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为国家级星火西进示范县和贵州黔西南州等地区改善科技投资、科技创业环境,提供咨询指导和规划论证服务,对西部地区农村青年提高素质、促进西部农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走进西部。1999年11月,我会与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出通知,在少先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并于同年12月举行了启动仪式。这项活动的宗旨是,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普及义务教育,引导城市少年儿童在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了解国情,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乐于助人的优良品格。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会促成城市少先队员与贫困地区少先队员手拉手助学活动结对1748对,资助贫困生3291名,向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了大量款物,为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

  百名优秀教师西部行。重视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我会支边扶贫的重点方向。2002年2月,在民进北京市委会、北京市一帮一助教协会支持下,我会组织15名特级、高级教师赴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河北省大城县开展高考讲学,首次启动了“民进百名优秀教师西部行”活动。截至2002年底,我会共组织67名优秀教师赴贵州黔西南、云南楚雄、四川阿坝、甘孜等地讲学10次,培训教师学生12000余人。

  百企西进。在2000年重庆召开的民进民营企业界会员会议上,会中央向我会民营经济界会员发出了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号召。2002年6月,民进民营企业界会员会议暨“百企入桂”交流考察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以这次会议和交流考察活动为契机,我会开展了“百企西进”活动,广泛发动企业界会员投身西部大开发活动。

  引资西进。为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号召,我会于2002年10月促成香港“长江开发沪港促进会”第二次组团赴重庆考察投资,40多名香港企业家及部分台湾欧洲企业家参加,香港瑞安集团与重庆市渝中区签订了总额达100亿元的化龙桥片区开发意向协议。引资西进成为我会开展的第六个“西进”活动,也是我会积极参政议政、搞好社会服务的具体体现。

  开展海外联谊工作

  搞好海外联谊工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我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五年来,我会始终把海外联谊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在引进外资、人才和技术,促进经济教育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会中央领导会见大批外国贵宾、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如美国中部委员会主席托马斯麦纳先生,美籍华人祖炳民夫妇,日本国会议员、日本社会民主党联络部长梅兰女士,韩国科技研究理事会柳永诛教授,世界炎黄子孙促进会会长程宏宽先生,台湾客人郑义雄、潘达雄、贾鹏举、李松才先生,香港知名人士罗康瑞、王英伟、赵安中先生等,并以叶圣陶研究会的名义,出访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

  特别是在对台方面,面对台湾当局领导人出现变更、两岸关系出现困难的情况,在许嘉璐主席的倡议下,我会经过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02年5月,我会以叶圣陶研究会的名义,在江苏苏州举行了首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30多位台湾香港学者应邀参加,两岸三地学者就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阐释等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这次研讨会成为我会对台工作的新起点,为我会今后增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