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史(1945—2007)
民进八大召开后,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新形势对民主党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针对老一代代表人士年事已高、陆续退出领导岗位,新一代代表人士逐渐走上领导岗位的情况,引导各级组织充分认识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与巩固多党合作制度的关系,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参政党为目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机关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持续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我会自身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建设,能否搞好政治交接是关系我会乃至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稳定、延续、巩固和发展的大问题。五年来,会中央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自身建设的首位,把搞好政治交接作为贯穿我会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强学习,联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倡导理性思考,加强理论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了思想建设的新发展。
以坚持民进优良传统为核心,搞好跨世纪的政治交接。1998年2月在京召开的民进十届三次主席会议和十届二次中常会,着重研究了我会如何履行参政党职责、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强调会中央领导班子必须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作风,带领全会开创新局面,做出新业绩,把老一辈开创的民进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会议通过的《民进中央关于搞好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的几点意见》明确指出,政治交接的核心,是把我会老一辈领导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代一代传下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坚持和发展。这个《意见》强调,搞好政治交接的目的是要实现“三个确保”、达到“三个不变”,即确保我会的政治纲领、路线和方针的延续和发展,确保我会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关系的延续和发展,确保我会老一辈领导人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在新一代领导集体中延续和发展,达到政治方向不变、优良传统不变、优势和特点不变。
1998年9月,民进中央在京召开民进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以政治交接为核心,努力做到“三个共同”,即我们和共产党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价值追求,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2001年6月在京召开的民进十届十二次中常会通过的《民进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些会议和文件,明确了我会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本目标、基本原则、根本任务、主要内容、主要举措、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表明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搞好政治交接的清醒认识,也为做好我会思想建设指明了方向,成为跨世纪条件下指导我会搞好政治交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遵循。
大力倡导理论研究风气。有了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加强统战理论建设,开展统战理论研究,是增强实现政治交接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由之路。新一届会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提高理论水平和养成理性思维习惯的重要意义,率先垂范,在重要刊物上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引导全会的理论研究。
会中央于1998年初成立了统战理论研究会,指导协调全会的理论研究工作,1999年首次在昆明举行带有学术性的统战理论研讨会,此后,2000年、2001年、2002年又分别在北京、太原、长沙召开统战理论研讨会,并在全会范围内组织了四次以搞好政治交接、加强多党合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编辑出版了5期《民进统战理论研究通讯》约16万字的内部学习材料,为带动全会开展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到2002年底,我会各级组织成立的统战理论研究机构达40多个,黑龙江、吉林、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甘肃等省级组织以及东北、华北、中南等片区相继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全会开展理论研究蔚然成风,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研究的骨干队伍。
健全思想建设的制度和机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民进中央逐步形成定期调查研究机制,先后赴全国20多个省区市开展实地调研,分别在1998年、2000年、2002年,针对会员思想状况、各省级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和新会员状况,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深入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在1998年,会中央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会所有29个省级组织进行调查,共发问卷4000份、收回3000余份,对50万个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形成了《对民进部分成员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
在此基础上,会中央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1999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我会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我会新闻宣传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的方针。
各级组织注意加强对会内媒体的支持和引导,主动争取各有关新闻单位的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深入报道我会参政议政、自身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成果,宣传民进的优秀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向社会展示我会的新局面和新成果,为我会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上海、四川、北京、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甘肃、吉林等省级组织的会刊工作有新的改观,天津、内蒙、河北等省级组织创办了会刊(报),在我会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全会的学习和思想建设,2001年被确定为全会的“学习年”,民进中央制定下发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各级组织学习制度(试行)》,并于2002年5月首次举办民进全国省级组织通讯报导员培训班,各地宣传干部接受了系统的学习培训,对全会逐步形成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建设的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
努力加强会史工作。加强对会史的研究和宣传,是加强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遵照会中央“要抢救会史资料”、做好会史研究的精神,在会中央机关图书馆馆藏的数百册会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多方收集,初步查清了首都图书馆馆藏的有关会史人物的图书计165册。抓住时机开展会史人物专访,向老一辈会员收集会史资料,编印了《民进会史资料选辑》1—3辑近50万字、我会创始人和地方组织创建者的传记资料50余篇共25万字,受到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的欢迎。
会中央先后举办了马叙伦、赵朴初、冰心、许广平、林汉达、柯灵、车向忱纪念会,编辑出版了人物传记《马叙伦》《王绍鏊》、纪念文集《永远的冰心》,编印了我会老一辈人物的传记(普及本)并发至基层组织,组织会员学习我会老一辈领导人的高尚风范,倡导尊重传统、尊老敬贤的风尚,为全会提供了学习会史的生动教材,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会员进一步受到教育和熏陶。
为进一步开展会史优良传统的教育,民进中央于1999年6月促成中共上海市委将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旧址,今陕西南路235号的黄浦区明复图书馆(2011年以前称卢湾区图书馆)辟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多方收集的十几种图册、千余帧图片中精选出四百余幅图片,于1999年12月在会中央新办公楼举行“民进会史展览”铜牌揭幕仪式,铜牌上镌刻了赵朴老书写的“民进会史展览”六个大字。会史展览在三年时间里接待了数千余人参观。
2000年11月,协助江苏省吴县政协对叶圣陶纪念馆进行了重新布馆和扩建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欣然题写了“叶圣陶纪念馆”的匾额。
2002年7月,为进一步推进会史工作的开展,民进全国会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与会同志通过讨论交流充分认识到,加强会史工作,是继承和发扬我会优良传统的需要,是在新老交替完成之后搞好政治交接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需要,是教育会员增强我会凝聚力的需要,是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需要,会议要求,全会各级组织要对会史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摆准位置,落实工作内容、提上重要议程。
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感召力。我会各级组织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对会员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探索思想建设的新途径。
1998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50周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1999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0周年,200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的重要一年、贯彻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开局之年。会中央和各级组织抓住这些契机,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活动、书法美术摄影展、文艺演出、编发学习辅导材料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会员认真学习我会优良传统,学习民进老一辈的思想信念品德和经验,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一步推进了我会思想建设和政治交接。
1998年以来,全会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中以及在各种重大政治斗争中,始终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共同经受考验,增强了对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增强了对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使命感,增强了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责任感,提高了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全会的政治交接稳步推进,思想面貌呈现出健康稳定活跃向上的可喜局面。
在重大事件和重大政治斗争中进行思想教育。1998年初夏,我国长江、松花江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水,这是大自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各项事业的巨大冲击,给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会始终密切注意灾情的变化和抗洪斗争的进展,许嘉璐主席亲临抗洪第一线视察并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会中央连续发出通知,号召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捐款捐物,为抗洪救灾贡献力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受灾地区的地方组织和广大会员同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子弟兵一道,并肩战斗,共赴危难,积极投入抗洪抢险斗争,表现出高度的奉献精神和应变能力。广大会员踊跃捐款捐物,共捐人民币700万元,捐献衣服被褥数以万计。我会在抗洪斗争中的表现表明,当国家遇到危难之时,广大会员会像老一辈一样,挺身而出,坚定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与全国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抗洪救灾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接受了一次生动、深刻的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教育。
1999年,在三场重大政治斗争面前,充分反映了我会思想建设工作的成效。4月25日,发生了“法轮功”练习者包围天津又转到北京,上万人围困中南海的“4·25”事件,这是邪教组织“法轮功”头目李洪志一手策划、向党和人民发难的严重事件;同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导弹袭击,造成我人员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的严重事件;同年7月,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抛出了所谓的“两国论”“特殊两国论”,挑衅举世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在民进中央领导下,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通过举行会议、集会、座谈、电传、信函、发表文章等形式,积极参加三场重大政治斗争。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在参与1999年三场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充分体现出我会作为一个参政党所具有的较高的政治水平、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大力加强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自身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对全会组织工作的领导,1998年10月在江苏南京召开了民进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议着重研讨新的历史时期以政治交接为主线、加强我会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以提高会员的素质为中心、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以增强我会的活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想、统一认识、交流经验、明确任务,把我会的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切实加强对组织建设的指导。1999年5月,八个民主党派中央经讨论协商,形成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纪要》明确了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坚持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从参政党性质、地位、特点和发挥参政党作用的要求出发,确定自身建设的目标和基本任务;以搞好政治交接为主线,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纪要》明确了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以注重政治素质为重点,做好组织发展和成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组织功能,为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和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提供组织保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是搞好政治交接,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贯彻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团结、带领广大成员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多党合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民主、高效的领导集体。
民进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在即将进入新的世纪的重要时刻,对全会加强组织建设、实现政治交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级组织坚持“一条主线、两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参政党的目标,把组织建设放在巩固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搞好我会政治交接、提高我会整体素质的高度上来进行,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突出政治交接和立会为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1998年新一届会中央领导集体刚刚履职,即强调建章立制,制定了《民进中央主席会议和主席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和《民进中央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2002年又通过了《民进中央关于加强民主集中制,改进领导作风的决定》,对主席会议、主席办公会议和常委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进行了规范。
为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会中央领导班子成员于1998年4月参加了中央统战部、中组部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研究班”的学习,促进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素质的提高,民进中央并于2000年12月研究决定,张怀西任常务副主席,王立平任专职副主席,调整充实了会中央领导班子。
针对2002年会中央和各省级组织将要举行换届,政治交接问题更加突出的情况,会中央确定2002年作为我会领导班子建设年,当年9月各省级组织完成换届之际,在京举办省级组织新主委研讨会,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搞好政治交接。
突出整体素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1999年7月,民进十届六次中常会在哈尔滨举行,会议着重研究讨论了我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出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认识问题,也就是对民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要有共同的认识,一个是措施问题,即对这一工作作出全面安排和布置。
会议通过了《民进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对中青年骨干、新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上。要站在跨世纪的高度,抓紧选拔、培养、建立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参政议政水平的中青年骨干队伍。要健全工作机制,把后备干部的物色、考察、培养、选拔等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这个《意见》,成为指导我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意见》颁发后,会中央把首都高校作为高层次、高素质会员的重要来源,分别走访了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首师大、民大、化工大、农大、北航、中央音乐学院等首都高校,与高校党委共同研究民进在高校的组织发展工作,并多次召开了高等院校和文艺界人士的座谈会,亲自出面做发展新会员的工作,一批政治素质好、高层次、高学历的中青年同志加入我会。
民进中央领导分赴有关省市开展后备队伍建设的调研活动,召开中青年骨干会员座谈会,积极推动和帮助地方组织建立一支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到2002年换届前,我会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中央和省级组织后备干部分别达到230多人和2200多人。这些同志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参政议政和组织领导能力,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成为我会新一代的骨干力量。
与此同时,各级组织注重对后备干部的学习培训和考察锻炼,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1998年至2002年,共组织选送各省市组织的干部和骨干180人,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一年两期的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和培训班学习,推荐60人参加中央统战部举办的党外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班。2001年,我会还举办中青年骨干会员短训班和专职干部培训班,培训地方组织会员和专职干部166人,有效提高了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突出增强活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我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是关系我会整体形象和政党作用发挥的基本因素。1999年11月召开的民进十届三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会议向全会提出了要把政治交接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并且提出了创造性地工作,努力把民进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的参政党的工作目标。会议根据会章的规定,结合当前我会基层组织的实际状况,通过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基层组织工作暂行条例》。会中央组织部也专门制定了《关于会员入会手续及审批办法的规定》。《暂行条例》总结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我会基层组织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新经验,对我会基层组织的工作作出了规范化条例化的规定,使基层组织建设有所遵循。
努力加强机关建设。我会各级组织的机关是承上启下的桥梁,是工作运转的中枢,是展示参政党形象的窗口,具有参谋、联络、组织、协调、服务等功能,机关建设是我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1998年底,我会有各级机关 279个,其中省级机关29个、市级机关197个、县级机关52个;各级机关共有编制1741人,实有人员1380人(包括工人)、其中干部1229人,包括会中央机关89人、省级机关491人、市级机关736人、县级机关64人,其中处级以上干部约400人。会中央高度重视参政党机关在参政党建设中的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我会各级机关的自身建设。
1998年12月,民进中央新办公楼落成,雷洁琼、许嘉璐为新办公楼落成纪念牌揭幕,会中央机关于1999年9月迁入新办公楼。新办公楼是一座五层大楼,位于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西靠三环路,东接四环路,总建筑面积913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是原办公楼建筑面积的4倍。楼内装饰典雅,办公设备先进,楼前绿草如茵、花木掩映,是一座集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中央空调、程控通讯为一体的现代化办公大楼。
新办公楼的落成,凝聚着我会全体会员的期待,寄寓着老一辈民进人的愿望,体现着党中央对民主党派的关怀,雷洁琼曾亲自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提出要改善民进中央的办公条件,得到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新办公楼的落成和启用,是民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对我会办公条件的改善,办公效率的提高,对外形象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6月,民进全国机关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我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我会机关工作的全国性大会。会议认为,机关建设十分重要,机关是行政决策环节上的“参谋部”,行政执行环节上的“指挥部”和“作战部”,行政反馈环节上的“信息部”,沟通领导和广大会员联系的“联络部”和“服务部”。会议指出,加强机关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以强化政治交接为主线,以加强制度化、规范化为基础,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为重点,以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建立一整套履行参政党职能的机制,健全一系列机关工作制度,更好地担负起新形势下机关工作的历史责任。会议要求,各级机关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规划,力争在两三年内使我会各级机关建设有一个新的提高。这次会议,对加强我会机关建设,保证参政党职能的履行,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为推动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我会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参照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民主党派的性质、任务要求和多年来的工作,陆续制订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会中央机关的规章制度达200余个,并2002年初编印完成《民进中央制度汇编》,共分《民进中央机关管理制度汇编》《民进中央机关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汇编》《民进中央机关工作手册》三册,使机关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为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会中央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会中央机关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培训规定》,不断完善对机关干部的培训,并从2000年开始,用了三年左右时间分期分批培训了各省级组织机关的部门负责人。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完成了机关干部向国家公务员过渡的工作,并根据形势要求,加强引进和招录公务员的工作,建立健全竞争和更新机制,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工作,推动了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加强信息和后勤保障工作,是加强机关建设的重要条件。1999年10月,会中央在新落成和启用的办公楼开始建设机关局域网,并于2000年3月开通,使机关内部办公实现了电子化。2000年初,会中央成立机关服务中心,作为机关的综合服务性机构,为机关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转提供保障。2001年开始,机关开始了广域网即民进中央宣传网站的建设,并于2002年9月正式通过验收。
宣传网站一方面开辟了一个与社会各界联系的窗口,使社会各界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民进的宗旨和工作,增进了民进与社会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将有关信息向社会发布。同时,又为加强会中央与地方组织的联系,加强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以及本会会员单位和个人的信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2002年11月,在民进九大召开前夕,“民进2002年全国先进集体、先进会员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来自29个省区市的73名先进集体代表、92名先进会员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属教育、文化、科技、政治、财经、医卫和工商企业等界别,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展示了我会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是民进的骄傲,是民进全体会员学习的榜样。这次会议,是我会向祖国和人民,向中共十六大、民进九大献上的一份实实在在的大礼,通过这次会议,达到了用民进内部的先进事迹激励人,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启迪人,用生动具体的崇高精神陶冶人,增强全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永葆活力和锐气的目的。
经过全会共同努力,截至2002年6月底,我会有省级组织29个、市县组织293个、基层组织5891个,会员总数8.2万人,比5年前增长22%,其中女会员占44%,离退休会员占36%。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不论在本职工作中,还是在会务工作上,都兢兢业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上的广泛赞誉。